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也成就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的开放方案和开放经验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对外开放成绩显著
对外开放实践使开放理念深入人心。中国是开放的受益者,更是开放的推动者。开放使人民受益,使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开放的理念深入人心。
主动融入世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后中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出台外资三法以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接轨国际通行规则,不断补齐涉外经济立法短板。尤其是1986年,中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缔约方地位,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也开启了中国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通过修订、清理2300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国建立起符合世贸规则的法律体制。2010年完成入世承诺后,中国没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是继续按照国际高标准通行规则要求,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合作助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40年来,中国积极吸引利用外资,全面拓展对外贸易,逐步加大对外投资合作力度,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借助改革开放之力,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新方向。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而且随着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日益提高,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贸易投资回落,世界经济发展陷入衰退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在此形势下,中国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与参与,成为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力量。
“中国经验”彰显“中国智慧”
坚持立足国情、有序开放,解决了开放的顺序问题,即“先开什么、后开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坚持立足国情,呈现先行先试、由点及面、梯度开放、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开放区域上,中国采取了先东部沿海地区、后中西部和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次序;在开放对象上,中国采取了先民资、次港澳、后外资的开放次序;在开放产业上,中国优先开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较为弱势的产业给予适当保护扶持。
坚持多边与区域开放相结合,解决了开放的路径问题,也就是怎么开放。2001年正式加入WTO的同时,中国开启了以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将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贸易安排视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动对外开放攀上新台阶。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解决了开放的导向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而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通过加入WTO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速了国内改革的进程;而改革与开放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促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高速度增长的“中国奇迹”。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开放风险,解决了开放的后顾之忧,也就是开放了有风险怎么办。在WTO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中国注重开放安全的风险评估,坚持从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开放方案,尽可能减少和减缓开放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同时,中国坚持对可能损害我国安全利益的规则进行全面评估、谨慎处理,对重大利益和核心利益始终守住底线。
新时代需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更需要顺应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一是重点突出,推动全方位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使内陆沿边等开放洼地变成开放高地,加快形成内外联动、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是统筹兼顾,加快各领域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拓宽制造业开放广度深度,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共同发展、传统贸易与新贸易方式相互促进。
三是模式创新,推动多途径开放,各类开放合作模式齐头并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四是勇于担当,更加主动开放,把共享、共建、共赢、互利互惠作为开放的出发点,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使中国的开放成果、开放经验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作者:顾学明,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