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22岁的湖北女青年小皮(化名)过得很郁闷。因为她被厦门一名比她小一岁的女网友骗走了1.42万元,而且这笔钱还是从网上套现来的。眼看还款期限将至,没有分文收入的她不得不想方设法借款还债。(5月4日《中国青年报》)
“你想要他们的利息,他们想要的是你的本金。”
一语中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每月高达10%的利息许诺,是银行贷款利率的20倍,有此等好事吗?即便是民间借贷,法律保护的最高利息也只有每月2%。显然,从一开始,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套现骗局。
还是那些伎俩,以高额回报为引诱,以同学、朋友为媒介,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所谓兑现“口碑”,让涉世未深,有着一定消费欲望的年轻学子纷纷掉入网骗之局。最终,有的人担心此事被家人知道,不敢报案;有的担心报案后,个人的信用会受影响;有的则节衣缩食,四处借款还债。
于是,部分人出现“因为贪小便宜吃了大亏,现在受到精神和金钱双重折磨。”“我每天做梦都是在还钱!”生活、学习因此受到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也被打乱,甚至出现类似于非法“校园贷”式严重后果。
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咋了?为何类似骗局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身上?说一千、道一万,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本案中的受害者就是轻信了犯罪嫌疑人的超高息许诺,结果换来的是上当受骗。
是年轻人傻傻分不清?有媒体曾做过调查,年轻人在消费上大致可以分为没有工作、社会、工作压力我们暂且称之为“纯消费群体”,以及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独立性的 “生产与消费群体”。他们可能在购买能力上存在差异,但在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上面还是一致的。比如追求个性时尚、超前消费习惯、注重群体意识、强烈品牌归属感等等。
这就不难看出,为何网上套现骗局瞄上年轻人了。尽管上当受骗者是少数,却不难看出受骗的始终发生在那些涉世不深,毫无理财常识,又有着较强消费欲望和虚荣心的年轻人群体上。
古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是非理性“校园贷”,还是层出不穷的网上套现骗局,它们开始总会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让心无防备者上当,总会用让你心动的诱饵引你受骗,最终的结局就是“你想要他们的利息,他们想要的是你的本金。”
因此,面对花样迭出的各类金融骗局,除了以零容忍态度加大查处之外,更需要各种金融、电商平台健全、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堵上业务漏洞。同时,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好防范金融诈骗、校园网贷风险主题教育,让年轻人真正明白“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有着多么痛苦的现实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