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金诚5700亿政府订单“真相”须查到底

http://www.newdu.com 2018/5/31 红网 小近德 参加讨论

  近日,据证券时报·e公司调查发现,金诚集团5700亿元订单无据可查,绝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但凭借这些并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的或有项目,金诚集团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

  对于金诚集团来说,如果真的种下了5700亿政府订单的“梧桐树”,引来大量的企业投资自然也合情合理,这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如果5700亿的政府订单是吹出来的泡沫,并被包装为吸引投资的门面,这不但是对投资商的欺骗,更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践踏。

  所以,无论是出于对投资商权益的维护,还是对市场秩序的严格把控,都需要及时拨开5700亿政府订单背后的重重迷雾,给公众一个说法。而且从报道分析不难发现,这5700亿政府订单的真实性严重存疑——

  首先,从名号来看,金诚集团定位是一家综合性的现代城市发展集团,这样一个号称全球新型城镇化巨头的金诚集团,2008年成立至2015年,却在业界的知名度十分一般,甚至被同行喻为“横空出世”的公司。显然,这样的“一夜成名”恐怕不是一句厚积薄发就能说清的。

  其次,从发展来看,金诚集团原本是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恰好赶上了前些年当地政府发展“PPP工程”才得到了一定的建设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5700亿的政府订单并不贴近发展实际和投资规律,这很可能是一个幌子。

  第三,从资金来看,截至目前,该集团登记杂册的中标金额仅为307亿元,撇去中标项目的落地率不谈,这个数字也与公司宣称的5700亿资金金额相差甚远,出入之大可见一斑。

  最后,从营利模式来看,即便是一些质地非常一般的项目,凭借公司旗下的金融平台招揽客户投资,年化收益率也能维持在10%~12%之间。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该公司是否在借政府工程的东风,从而诱导客户投资,进而实现牟利?

  从金诚集团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后,成立项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义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流程不难发现,最“有力”的依托点,不正是口口声声自称的5700亿政府资金吗?要知道,集团门面上具有的政府订单越多,意味着市场竞争力可能就越强,吸引社会注入资金的可能也就越大。其中不乏一些投机倒把者,为了让项目挤占市场,“理所当然”地动起歪脑筋,想方设法地搞“鬼把戏”。

  不得不提的是,从项目流程到资金募集,该公司还有很多地方涉嫌违法违规。比如项目操作中的自融自担行为,过度的虚假宣传行为,介绍项目时频频提到的兜底回购行为,以及对外发售的私募产品时的资金池问题,一旦确有其事,都将会严重违反《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必须指出,虽然当地证监局已经对其责令整改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金诚集团也给出了积极自查的表态,但从事件的严重影响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来看,仅靠公司自查还远远不够。

  真金当然不怕火炼。在国家严控金融市场的当下,遏制可能的金融风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战役”。如果真有人真愿意为中国式庞氏骗局乐此不疲,企图“空手套白狼”,相关市场监管必须走上前去,对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投机行为,对任何一个可能弄虚作假的市场公司,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当然,一旦发现逆势而上,浑水摸鱼的公司,一定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从而确保整个金融市场海晏河清。

Tags:金诚5700亿政府订单“真相”须查到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