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旗号,并宣称能够迅速有效减肥的代餐食品,因为迎合了当下一些女性崇尚减肥变美的消费心理,一时间风靡市场,在不断升温的“她经济”领域掀起一股热潮。而近段时间来,一些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案例被媒体频频披露,再次引发公众对于代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标准不一、过分宣传等现状的担忧。(6月27日《工人日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于减肥的女性朋友来说,更是渴求拥有一个曼妙的身材。但减肥却是一件难事,穷尽其能,遍寻减肥方法,未必奏效。这时候,一些号称能替代高热量、高脂肪正餐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如代餐棒、代餐粉、代餐饼干等便应运而生,迅速走红于减肥族之间与网络平台,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其实是正常的,毕竟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消费者多一项选择也是件好事。
不正常的是,不少减肥女性对代餐食品完全盲信。一种表现是,在购买使用代餐食品时,直接听取所谓的“减肥成功人士”的推荐,不管产品是否正宗,是否具有真实功效,一概拿来为我所用。实际上,代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存在过分宣传现象;相关部门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监管也匮乏;相关监测还显示,代餐类食品大多存在细菌污染等问题。所以有人说,你以为你吃的是代餐粉?其实吃的是“吃不死人的粉”。
另一种表现是,在减肥的日子里,几乎天天、长期用代餐食品代替正餐。实际上,早有营养专家指出,代餐食品的营养与正餐相去甚远,没有任何代餐食品能够完全代替日常饮食,部分代餐食品蛋白质含量很低,并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长期早晚餐甚至是一日三餐都食用代餐食品,容易给身体埋下安全隐患。比如湖南娄底一位19岁妈妈吃代餐饼干,疯狂减肥两个月致心脏骤停,经抢救才有了心跳。
由此观之,代餐食品对减肥虽可能有帮助,也要科学选购、理性消费。要选购那些明确了具体成分、功效与用量标准等指标的产品。据报道,在国外,减肥用代餐食品属于特殊医疗食品,必须是中度或严重肥胖者在医生或营养师监督指导下使用。如此说来,那些微胖以及体重比较正常的女性就不必跟风追求极致的“纤细”。中度或严重肥胖者使用代餐食品减肥,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健康与安全还是要放在首位。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代餐市场规模已达200亿元,未来将达千亿元。这表明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监管代餐食品,尽快改变其品牌众多,但缺乏相关认证标准与有效监管的局面。正如著名律师邱宝昌所说,如果代餐食品是保健食品,必须要有食药监部门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可宣传在某些方面有辅助食疗或者辅助功效;如果是普通食品,就不能宣传特殊功效,没有蓝帽子标志,就不能宣传有减肥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