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宝马控股倒逼自主品牌车企奋起

http://www.newdu.com 2018/10/19 经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扩容,合资企业规模快速做大,但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基于未来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不仅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也将加大在中国的投入。面对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要想赢得竞争新优势,唯有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全力奋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德国宝马与华晨汽车签署协议,以36亿欧元(约合287亿元)的对价,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比从50%提升至75%,正式控股华晨宝马。这是中国政府宣布放宽汽车行业股比限制后,首起外资车企增资控股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宝马急于控股华晨宝马,原因并不难理解。从宝马角度看,加大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投资,实乃豪车市场竞争所迫。作为德系豪车“三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曾长期处于第二。然而,近年来随着奔驰的狂飙,前三强原有排序打破,去年宝马就已开始落至“老三”。今年前9个月,奔驰在中国销量突破50.07万辆,奥迪实现48.30万辆,宝马则为45.96万辆。而且,现在奔驰和奥迪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宝马仅为5.3%,后劲明显不足。如果没有非常之策,宝马在德系豪车三强中继续垫底的命运将很难得到改写。

  再看华晨,旗下华晨宝马被对方控股,虽心有不甘,但也身不由己。作为一家地方国有车企,这几年华晨虽有做强自主之心,但与一汽、东风、上汽相比,无论是资金还是体量,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被业界公认为最弱的“合资中方”。数据显示,去年华晨集团营收只有1851亿元,一汽、东风、上汽均在4000亿元以上。合资公司股比之争,背后实际上是双方母公司实力的博弈。在股比未放开之前,华晨即使再弱,宝马也不得不接受相关规定。一旦股比放开,话语权不强的华晨,自然难逃被对方控股的命运。

  必须指出,在汽车产业政策中,我国设置“外方在合资公司持股50%”的上限是有积极意义的。合资之初,我国汽车企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产品”,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果没有这条“马其诺防线”,就很难保护合资企业中中方股东利益。历史地看,我国不少汽车企业正是通过这一规定,才实现了技术、资金、人才的原始积累。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随着合资的深入,这一政策也凸显出不少弊端。一方面,汽车行业股比限制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进入,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导致汽车产业竞争结构扭曲;另一方面,部分国有汽车企业患上了“合资依赖症”。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扩容,合资企业规模快速做大,由于部分中方企业仅仅依靠合资外方导入的产品,就能拥有一定市场份额,从而满足眼前利益,对引进产品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失去了动力,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以华晨汽车为例,近些年集团虽然推出了华颂7、中华V7等自主车型,无奈始终技不如人,企业的发展还是更多地“寄生”在华晨宝马上。即使华晨旗下很多自主车型搭载的发动机来自宝马,研发、生产、品控都是按照宝马的流程和标准,甚至生产线也是联合宝马共同全新打造的,零部件采购80%来自宝马供应商,但华晨产品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根据华晨中国2017年财报,华晨宝马2017年共营利104.754亿元,按照50∶50的股比,华晨从合资公司中分得52.38亿元的利润。然而,华晨中国最终净利润仅为43.8亿元,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华晨旗下其他资产反而亏损8.62亿元。按照新的75∶25的股比分配利润,华晨将减少收入26.19亿元,这也是华晨中国在复牌当天大跌26.58%的原因。

  在全球投资和贸易自由越来越便利化的今天,股比放开势不可挡。中国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基于未来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不仅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也将加大在中国的投入。面对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要想赢得竞争新优势,唯有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全力奋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时壹平)

Tags:宝马控股倒逼自主品牌车企奋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