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重罚“瓜子”虚假广告凸显震慑作用

http://www.newdu.com 2018/12/5 经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创办一年,成交量遥遥领先!”当瓜子二手车邀请代言明星反复提起这句广告语时,恐怕没想到自己会为此被罚款千万元——最近,因“遥遥领先”与实际情况不符,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对金瓜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瓜子二手车)给予1250万元行政处罚。这是新《广告法》实施后,因虚假广告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对全国所有企业、媒体、自媒体都是一次震慑。

  新《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还规定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新《广告法》实施3年多来,因为虚假宣传被罚的企业不少,但被罚痛的企业不多。今年8月6日,湖南张家界工商部门针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因“流量不限量”虚假广告开出了全国首张罚单,责令它们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对发布虚假广告行为处罚款人民币3万余元。虽然全国首张罚单的意义重大,但罚金只有3万元,对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来说实在无关痛痒,也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这一次,因为对瓜子二手车开出1250万元的巨额罚单,才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长期以来,消费者已经被商家虚假宣传坑得不轻。无论是明明有限量的“不限量”套餐,还是号称使用后变白变瘦的美容神器,在各种媒体上演着刷屏广告,消费者上当不浅。尤其是在自媒体上,几乎成了广告法的法外之地,各种网络“大V”拿了广告费后肆意“种草”,软文广告写得天花乱坠,却完全未按照广告法的要求予以审核、规范,不仅害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而且维权无门。近期在各自媒体销售的“杨霞”土蜂蜜被曝出是三无产品,很多受害者想要维权,却连“杨霞”是谁都不知道。

  实际上,软文广告这种形式本身就是违法的。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自媒体上泛滥的那种假装是使用推荐,或者只有读到最后才能看出是植入的广告,压根儿就不应该存在。

  违法广告招摇过市、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还是相关部门此前对《广告法》执法偏于宽松软,企业、自媒体和广告平台违法成本低,缺少对法律的敬畏,甚至没有意识到《广告法》的存在。

  希望这一次“瓜子”收到的巨额罚单能够让全社会意识到,新《广告法》也有尖牙利齿,足以形成威慑。企业今后在投放广告时,必须认真学习《广告法》。各地监管部门也应以“瓜子”案为参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敢于亮剑。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良好营商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放心大胆地去消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Tags:重罚“瓜子”虚假广告凸显震慑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