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间,雷军第一时间微博转发了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港股通达成共识的消息,但不幸的是,在港股挂牌并一再破发的小米、美团在周一仍然未见红盘。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这一共识对市场不够利好。
关于同股不同权,市场各方就此讨论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此前,关于新经济企业之所以流失海外挂牌,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一直被视为制约其在国内A股上市的因素之一,在多次讨论中被反复提及;其后,一度有针对BATJ回归的破冰迹象,这一股权架构的限制也一度被视作发行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但随着小米年中在港交所挂牌,并带动一些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讨论渐渐归复平静。如今,随着科创板这一名称在进博会上面世,老问题重新回到业界视野。股权架构真的是A股市场的一块老疮疤了。
从“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港股通达成共识”经历的几度波折中也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对A股市场的重要性和改变的艰巨性。
但最近一个月来,市场针对“科创板会选择什么特质的企业上市”这一问题兴趣浓厚,并寄望此次科创板的设立可以突破A股发行中“同股不同权”的限制。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12月2日在某论坛上发言时透露,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对企业盈利情况、协议控制和不同投票权构架(即同股不同权)的包容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让境内投资者分享到科创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成长红利,并促进投融资双方形成比较明确的上市标准和时间预期。
这一具有官方属性的表态,明显廓清市场思路,稳定市场预期,也有利于对各地摸排种子企业行为形成指导。更重要的是,这无异于向市场宣布,A股发行制度中对于股权结构的这一约束条件即将破冰,并将在科创板先行先试。同时,与这一条件相伴生的企业盈利情况、协议控制等新股发行约束也有望“搭车”一并破除。
在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改革等多层面出现的“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这次真的要动真格了,期待寄托着这一变化的科创板早日成行。这是对A股,对中国经济都是实质性利好。
至于小米、美团并没有因三地交易所的共识消息明显受到市场追捧,反映出的是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毕竟,这一共识要到2019年年中才能落地,而且最终哪些公司成为港股通标的还存在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成为港股通标的将增加标的公司股份的流动性,对股价形成正面刺激,而寄望长期获得南下资金的支持,还是取决于公司的盈利增长情况。放在更长时间周期来看,这一共识的达成是港股通的利好,是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进一步融合的印证,也是A股市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