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上海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假冒戴森电吹风案,针对市场价2990元的戴森吹风机,该犯罪团伙成立了专门的制假、批发和零售链条,假冒产品肉眼几乎无法识别,成本价仅为120元。(1月4日澎湃新闻)
此新闻一出,震惊之余,不少网友将关注点放在了“正品的戴森有多暴利”上面。可是,正品的成本和假冒产品的成本能相提并论吗?
小小一台戴森吹风机背后,是研究人员无数的心血。据悉,戴森研发中心组建了103名工程师的庞大团队,4年间投入5000万英镑,做了600个样机,测试的各种人类头发长度加起来超过1625公里,只为解决“如何能在不伤发质的情况下安静地使用吹风机”这一个问题。
而假冒产品生产团伙将正品吹风机拆卸分析,窃取他人的研发设计成果。而且,由于技术不达标,虽然外观做得几乎能以假乱真,但实际上将对使用者的发质造成损伤,加上质量也不过关,更有起火隐患,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说,戴森并不暴利,高昂的产品研发成本让它贵得有理由,真正暴利的是假冒吹风机,一没技术二没质量,走了假冒的捷径,赚着不义之财。我们不由得思考,销售假冒产品虽然利润丰厚,但是违法违规,终究会受到应有的处罚,像戴森那样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有持续性的收入和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度不够,对企业的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科学,在产品研发创新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才有竞争力,而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的平均水品仅在1%左右。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规制政策,如建立各种创新基金,为企业研发提供补贴以及税收激励政策,积极促进产学研创新平台的构建等等。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逾1.7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其中企业研发经费逾1.3万亿元,占比76.5%,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可见一斑。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才能立足于市场。希望我国企业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创新驱动规制政策,在良好的大环境中成长为有担当的实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