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现共享化妆间的消息成为网络热搜,记者看到,共享化妆间在北京也有投放,首单免费,再次使用则需要缴纳费用38元至58元不等。(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一眼望去,“共享化妆间”这个概念似乎很“潮”。可冷静一想,市场上的“共享产品”多如牛毛,共享化妆间的特色并不明显。且其看似“共享”,可本质不过是将化妆品“打散”销售。可以说,其“颜值经济”并不算高,而这样的“共享噱头”还是少一点吧!
不妨先从“直男”的角度看。市场上的美妆产品价格落差较大,便宜点的粉底数十元,贵一点的粉底上千元。能通过数十元享受一次名牌产品的“滋润”,必能勾起人们的兴趣。且可以看到,美妆产品更新速度较快,一些化妆品没用完,就已经落伍了,“共享化妆间”的经济性由此而来。加之繁多的化妆品携带不便,共享化妆间的出现,减少了女性逛街的负担,似乎也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然而,站在女性角度,“共享化妆间”则多少有些“华而不实”。毕竟,不同的女性,对不同的化妆品,有不同的偏好。眼下,“共享化妆间”中的化妆品种类相对较为单一,女性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口红色号、气垫色号、眼影粉质恐怕还得“撞撞运气”。再说,女性出门往往事先上妆,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一般无需补妆。那么,“共享化妆间”的使用效率会有多高?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种草一代·95后时尚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一代的美妆消费正在兴起,大部分名牌的、轻奢的、流行的美妆产品已非“买不起”,他们对化妆品的专属要求相对较强。试问,家里已有一款Dior的口红,我需要特意到“共享化妆间”使用一支别人已经用过的CHANEL口红吗?进一步问,“共享化妆间”定位的目标人群又是谁呢?
其实,不难猜测,“共享化妆间”的出现是想搭乘“美妆风”与“共享风”,通过两类正在兴起的产业,吸引关注和投资。只要能在初期固化一定的流量,引动消费者不断“尝鲜”,在庞大的人流下,在社交网络的助推下,在美妆企业的优惠支持下,“共享化妆间”也能如“口红机”一般,在短期内赢得收益。只是,眼下的“共享化妆间”就是一个装化妆品的“箱子”,商家无法测度少数人的“恶意”,浪费、盗窃、卫生问题难以从根本解决。到头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难免会留下一笔不小的糊涂账。
说到底,“共享化妆间”赚的是“噱头钱”,对美妆市场、共享产业不会带来多少有利的影响。当风头过去,新鲜感过去,共享化妆间恐怕也会如不少网红产品一般陷入没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到了钱,跟风的人赚不了多少钱。最后的最后,商场又多了许多无用的“摆设”,这样对经济繁荣来说,真的好吗?
“万物皆可共享”的逻辑该被淘汰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不是可以轻易复制的。不要将浪费式的“伪共享”当作吸引投资的噱头,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