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突然宣布辞职,将于2月1日卸任。金墉对华友好,与特朗普政府在政策理念上存在诸多分歧,其离职对中国而言是一大损失。今后,各国围绕世行行长人选将再度展开博弈。
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5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他是医生兼人类学专家,之前曾在一些世界最贫穷的地方管理过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的项目。金墉于2017年7月就任世行第12任行长。他是1945年世行成立以来首位亚裔行长,并打破了多年来由政府或金融界人士出任世行行长一职的传统。在此前的11任世行行长中,有7位银行家、3位国防部系统官员和1位国会议员。提名金墉2012年出任世行行长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政府通过力推亚裔人士金墉,一方面示好新兴经济体,一方面有惊无险地捍卫了对世行行长职位的“世袭制”。目前,金墉担任世行行长已有6年,但离本届任期正式结束还有3年多时间。
作为世行行长,金墉在推动世行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方面付出巨大努力。金墉在辞职信中表示,他努力寻找创新性方式,为抗击流行病融资并向受气候变化影响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帮助,他还与联合国及领先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以发现并防止饥荒。离开世行后,金墉将加盟一家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的私营企业。
金墉担任世行行长后多次访华,并致力于推动世行与中国的合作。金墉盛赞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高度肯定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和在减贫事业上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并一再表示世行愿同中国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在金墉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须改善海关程序、投资环境和推动贸易便利化,才能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取最大发展利益。金墉曾表示,世行已准备为一些有兴趣的成员提供支持,帮助它们从“一带一路”项目中获得最大发展利益。他指出,世行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有诸多优势,包括参与类似项目的经验、覆盖公私行业的独特机构设置,以及拥有担保、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一系列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等。他透露,世行正对“一带一路”的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与中国相关机构在“一带一路”项目标准设定方面开展合作。
金墉意外辞职,或因同特朗普政府就气候变化以及世行需要更多发展资源的看法存在分歧。虽然世行行长主要由美国指定,但特朗普对多边机构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世界银行的优先事项也往往与特朗普政府的优先事项不一致,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参与外国援助事务上。
在任期内,金墉推动了绿色能源专案的融资计划,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对煤电的投资支持。2018年12月,世行宣布,将把2021年至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额翻倍至2000亿美元。特朗普2017年就任美国总统后,则把重振美国煤炭行业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并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此外,特朗普政府一直认为,世行不应继续对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进行大规模放贷,但金墉一直不赞成这种观点。
金墉提前卸任为特朗普提名世行行长候选人创造了机会,世行或将成为特朗普打击中国的又一根“大棒”。美国是世行最大股东,世行自1945年成立以来行长一职一直由美国人担任。由美国提名行长候选人成为“潜规则”。路透社称,金墉在任时,世银已被卷入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官员曾向世行施压,要求其减少对中国的放贷,并警告中国对该机构的影响力。2018年12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表示,在美国施压之后,世行已同意减少对中国的贷款。2018年,世行向中国提供的融资减少近三成,降至18亿美元。金墉辞职后,在行长继任人选方面拥有重大话语权的美国政府,获得了安插一位强硬派人物担任世银行长的机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大挑战。
不过,美国政府指定世行行长人选的做法也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增强,一些支持多边体制的国家寻求国际机构改革,主张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多次退出国际多边机构和条约,招致诸多批评。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政府持怀疑态度,世行的新兴经济体成员国与美国就行长候选人意见不一的可能性较大。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考虑到特朗普对多边机构的深切怀疑,金墉的离任很可能引发一场辩论,即几十年来由现任美国政府指定世行行长的传统是否应该继续。但总体来说,美国对世行行长人选的最终产生仍将最具影响力。(张茂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