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细细琢磨规划谋篇,足可见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用心。
自2014年深圳市地方政府率先提出发展湾区经济,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初步形成研究热潮、理论共识等。笔者认为,当前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至少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大湾区体现更高质量的开放格局,创新要素集聚,经济基础强大,对外联络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代表当前中国发展基础和潜力所在,代表全国参与全球竞争,承载着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使命,对此首先应有充分认识。
“纲要”多处强调深化港澳与内地的融合发展,从教育、人才、平台建设、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多有布局落实,未来也必将在上述方面有更大突破。
创新是全球知名湾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纲要”强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尤其注重发挥大湾区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广州-佛山等创新中心现有的科技创新优势,深度挖潜、战略规划、携手共进。同时未来大湾区将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有更大突破,旨在成为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全球经济版图上呈现的知名湾区亮点,无一不是环境优美、创新引领、宜居宜业的湾区城市。粤港澳大湾区谋发展,高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旨在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
湾区在空间布局方面特别强调“极点带动、轴带支撑”。“极点带动”是发挥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大湾区引领带动更高层次发展、更高质量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合作。“轴带支撑”则将更加积极推动形成以基础设施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等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因此未来大湾区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必定更具吸引力,珠江西岸地区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也更具期待。
更重视大湾区内部的协调发展。各地差异化功能定位,体现合作理念和科学布局,强调港、澳、穗、深四大核心城市差异化功能定位,同时注重发挥各节点城市自身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与大湾区内中心城市形成分工合作的合理格局,携手推动更高质量的开放发展。
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闻名全球知名湾区的亮点之一,在面临当前全球竞争形势多变之时,粤港澳大湾区必定更加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与大湾区内部具备的科技创新优势、创新产业化优势密不可分,在提前布局、稳步推进、协同发展态势下,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绝非偶然。(作者是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