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健事件”发酵之后,大家都明白了“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代替药”的道理。但是,一些无良商家却依然大肆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进行虚假宣传。一些消费者投诉表示,自己或家人购买的“能治病”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没有任何治病功效。而销售人员却诡辩解“那是因为吃的时间短”。不法商家往往会通过健康讲座等方式,吸引老人进行消费。(2月26日《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的这篇报道表示,虽然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厉打击,虽然明确要求保健食品不得标注“治疗效果”,但是一些保健食品却继续进行虚假宣传。主要的阵地就是“健康讲座”。因此,央视315晚会上将进行集中曝光。
打击保健食品乱象,有关部门可以说出了不少力。但是,治理的效果却是“虚假宣传依然嚣张”。保健食品不在包装上标注“治疗效果”了,可是还是在“健康讲座”上夸夸其谈,引导百姓依靠保健品治病。有人说,消费者本人也是有责任的,如此严重的保健品乱象之下,为何还是相信保健品推销人员的夸夸其谈?是的,在受骗的过程中,消费者本人是存在问题的。不过,需要知道的是,这也说明保健品乱象的严重。
更需要关注的是“健康讲座”的问题。什么是“健康讲座”?“健康讲座”理应是为百姓健康服务的。而眼下的“健康讲座”俨然成了卖保健品的商业营销场地了。他们打着“健康讲座”的幌子,实际上是开展保健品的促销活动。因此,“健康讲座”十分具有诱骗性质。
保健品企业举办的“健康讲座”,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保健品的销量的。他们聘请了所谓的“健康专家”,穿上一身白大褂,就胡吹胡侃起来,说些奇奇怪怪的名词,说些花里胡哨的疾病,最后大谈保健食品的好处,以至于让一些医疗知识匮乏的老年人深信不疑、半信半疑,从而落入他们精心准备的陷阱里。
由此不难看出,保健品企业举办的“健康讲座”没有任何意义,即便他们邀请的是“真正的专家”,但是也不可能传授“真正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取利益,帮助保健品企业欺骗消费者,助纣为虐。又何况,保健品企业邀请的所谓“健康专家”,很多还都是伪专家呢?
“健康讲座”不能是“谁想讲谁就讲”,不能是“谁想举办谁就举办”。只有真正的医疗部门、行业专家才有资格举办“健康讲座”。鉴于保健品企业的“健康讲座”危害无穷,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新的规定,应该禁止保健品从业人员举办“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