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会场外的广大公众来说,想要了解全国两会的议程与政府机构的工作情况,最直接也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会议期间召开的记者会。对两会而言,记者会承担着信息公开、政务透明的重要使命,也是一扇对外展现中国政治体制与社会治理状态的窗口。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连续召开两场记者会。其中第一场记者会的主角,是财政部部长刘昆以及副部长程丽华、刘伟;第二场记者会的主角,则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
长期以来,财政问题与扶贫问题,都是对国家发展有着关键意义的核心议题,因此,这两场记者会开始之前,便已备受各方媒体关注,称得上是“重磅”中的“重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场记者会的成色,深刻影响着媒体如何解读今年两会关于财政和扶贫问题,也影响着外界会如何看待两会的信息公开工作。为此,不论是记者会的组织者,还是作为被提问对象的政府官员,身上的担子都绝对不轻。
两场记者会的题目,分别是“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仅从题目上便不难看出,这两场记者会的核心都是最实际的政府工作问题,可谓“干货”满满。而更加令人满意的,记者会上,提问者与答问官员之间“真刀真枪”的对谈。整个上午的时间,说起来并不算短,然而在接连被抛出的各种问题面前,时间绝对不会嫌多。就是在这样一种充实而紧张的氛围里,两场记者会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仅需列举几个问答对谈的例子,就能让场外的我们也感受到会场之内十足的“辣味”。
第一场记者会开始不久,来自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的记者,就尖锐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并向财政部发问:下一步考虑运用哪些政策安排来化解这类债务的相关风险?
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也相当敏感复杂。但是,财政部部长刘昆并没有半点回避躲闪,而是直接正面回答了问题。他先是拿出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33.35万亿元,政府债务和GDP相比,负债率是37%,远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之后,刘昆又指出,财政部将严堵违法违规借债的“后门”,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坚决打好防范风险隐患的战斗,并一连提出了4条具体措施。
而在第二场记者会上,面对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更有记者直言:部分扶贫干部存在优亲厚友,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的情况,剑锋直指扶贫工作中的作风问题。面对如此直接的发问,刘永富没有半点含糊地表示:“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威慑,谁要动扶贫这个‘奶酪’,或者败坏脱贫攻坚的名声,我们就要严肃处理,不能让他得好处。”
事实上,只要看看这两场记者会的文字实录,就能看出今年全国两会信息公开的成色好不好,政府官员直面社会的诚意足不足。记者会上的“刀光剑影”与“剑拔弩张”,虽然看起来让人有些紧张,但从本质上讲,是两会对外给出的最佳名片。在两会记者会上,最该防止的绝不是问题太敏感、氛围太紧张,而恰恰是问题太虚浮、氛围太平淡。
记者会上,媒体记者的发问越是尖锐,越能体现出中国政治体制的透明度,而政府官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越是直接、具体,越能体现出中国社会治理的水准。从这个角度上看,3月7日上午的这两场记者会,无疑是成功的。我们也期待,由各级政府部门召开的记者会都能向“两会标准”看齐,让充分信息公开成为社会治理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