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应该看到,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着力,将有效提升各类企业所处环境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活跃各类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增长动能创造富有竞争力的软环境。
改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世界银行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世界经济论坛将营商环境等同于竞争力,还有一些国际机构的评估报告将营商环境等同于投资环境,从不同维度阐释营商环境的内涵和重要性。
我国不少重点领域改革已经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这方面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2018年排名从第78位大幅上升到第46位,跃升32位,跻身前50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仍然具有必要性。2019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保持各类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有助于顶住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维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毋庸讳言,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存在差距。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律,为所有企业搭建起更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满足企业期待,客观上要求持之以恒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要立足市场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法治化为保障,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营商环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优化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在政策落地、环境改善和企业发展上。我国正在完善外商投资方面的政策法规,精准发力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而针对民营企业的一系列举措,给企业吃了定心丸,国资国企的改革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一旦从政策法规制度层面做好“加减法”,抓落地见实效、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将有力改善营商环境。
放眼全球,营商环境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参考系。自2003年世行《营商环境报告》诞生以来,在营商环境项目所监测的190个经济体中,有186个经济体实施了3500多项营商环境的改革。从世行的营商环境考察指标看,中国解决商业纠纷耗时、建筑质量控制等指标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