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在此次豪华车集体“官降”中,消费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最终受益者。当然,豪华车集体“官降”也将对尚处于成长期的自主品牌汽车形成较大压力。自主品牌车企只有化压力为动力,以降价为倒逼,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才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得益于“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这一政策利好,近段时间豪华车厂商相继表示降价,让“跌跌不休”的车市有了新的盼头。
此次豪华车集体官方降价有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根据国家政策,4月1日才开始降低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率,但3月15日奔驰就率先打响了降价“第一枪”,并于3月16日正式生效,随后宝马、捷豹路虎、沃尔沃、林肯、奥迪迅速跟进。二是幅度大。与去年1%的降幅相比,今年厂家指导价降幅在2%至3%之间。此次奔驰品牌车型最高降幅为6.4万元,宝马最高降幅为6万元,路虎最高降幅为8.5万元,这样的“让利”挺给力。
车企降价之所以如此积极主动,更多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过去一年,中国车市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至今仍未止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月份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7.71%,2月份下降17.4%。即使是“一枝独秀”的豪华车市场,销量增速也由2017年的17%降至去年的8%。因此,如何想方设法提振销量,成为当前各大车企的头等大事,降价无疑是最直接的促销手段。
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车销量不仅高于美国,而且远高于欧盟之和。目前,中国已成为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有数据显示,去年奥迪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销量为1083.4万辆,创下年度销量历史新高,其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就有420.71万辆,占到大众总销量近四成。更不可轻视的是,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合资公司获取的营业利润为46.27亿欧元,这一数字占去年大众全球139亿欧元营业利润的35%。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
不过,也有人提出,在此次降价之前,豪华车早已开启了大幅度降价促销。有评论认为,此次豪华车集体“官降”,只是企业有效借助政策,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关注度,应对消费者观望情绪的一种策略而已。
这样的看法,自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次降价不管是厂家“真金白银”让利也好,还是借政策东风“作秀”也罢,均体现出跨国车企中国本土化能力在增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根据增值税率的变化迅速作出价格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出其已融入中国市场,是其竞争力的一种生动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在此次豪华车集体“官降”中,消费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最终受益者。随着豪华车品牌全线降价,将进一步缩小与合资品牌的价格差距,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一波“降价潮”,一大波B级车、A级车可能已经在准备降价的路上。作为家庭中仅次于房子的大件商品,汽车在社会消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车企通过以价换量,提振消费信心,无论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还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然,豪华车集体“官降”也将对尚处于成长期的自主品牌汽车形成较大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自主品牌车企应该化压力为动力,以降价为倒逼,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