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这是哲学家们的口头禅。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论及经济增长时,却很少有人喜欢不确定性,大家都希望有确定、可预测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国际贸易摩擦、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生变、英国脱欧、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在3月26日一场题为“世界经济展望2019: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电视论坛上,多位重量级论坛嘉宾就此展开脑力激荡,集思广益,为减少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献计献策。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今年初下调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认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摩擦,二是金融紧缩。据测算,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将“吞噬”亚洲经济0.9%的增速;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将使全球经济失速0.75%。张涛的论断,得到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的支持。
在张宇燕看来,美国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逆转,是走向利率中性,还是又开始宽松?这对全球经济、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是最令人关注的不确定性。在日本央行董事局委员、政策委员会审议员铃木人司看来,人口老龄化不仅关乎经济增长,而且事关社会民生,其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与会嘉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长汉斯保罗·博克纳认为,技术进步会进一步改变世界,努力奋斗,命运是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未来将是光明的。在新加坡前副总理黄根成看来,制定正确的政策,投资教育,让更多人学习新技术拥抱新技术,能有效应对即将发生的变化,增加确定性。“做正确的事情,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涛给出的答案。的确,损人不利己的事,大家都不要做,也绝不能做。
携手合作,尤其是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多位嘉宾应对不确定性给出的共同答案。今天,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少都源于国家间合作的不通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大家发挥同舟共济精神,迎难克艰,战胜了危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遭遇的挑战,各国加强沟通,以此增进相互了解,照顾彼此关切,减少摩擦,就可以减少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亚洲国家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建立区域贸易组织,可大大增加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确定性。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指出,意大利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增加了意经济发展的确定性。
处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现实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到历史中寻找答案。中国有句话叫“以不变应万变”,创新无疑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万能钥匙”。各经济体各企业通过投资新技术,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活力,将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驱动力,增强世界经济的确定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