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据悉,为响应国家增值税减让政策,中国许多品牌内地商品的零售价于4月1日起调整,下降幅度约为3%,其中包括Gucci、LV等知名奢侈品品牌。国内外门店商品差价的缩小会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在国内消费购物,价格因素会直接将奢侈品消费客群引导回专卖店,促使了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回暖。(4月2日《经济日报》)
进入4月,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这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然而,国际奢侈品牌降价,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去在国内,Gucci、LV等进口奢侈品品牌价格虚高,这也是我国奢侈品消费外流的主要诱因之一。可见,国际奢侈品牌降价,首先释放出了一种积极信号:国家增值税减让政策,已开始显效。然而,若想从根本上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还须多方出手,打出一记“组合拳”。
首先,应细化关税与部分奢侈品的减免税政策。不可否认,中国进口奢侈品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目前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进口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因此,降低进口奢侈品税率,可以将大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实现。更何况,关税和特别消费税税率下降或免税,不仅有利于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还可以扩大国内消费,带动高端产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应正确引导消费,培植积极健康的奢侈品消费文化。中国奢侈品消费不单是取决于年龄和收入,而是取决于“消费心理”。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根基在于“消费文化”,而不是产品本身。在中国,更多的奢侈品是用于礼仪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场消费力就来自于社交心理,这恰恰也让很多人在境外购物和在境内购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因此,要引导国内的消费者,摒弃“消费奢侈品就是浪费”的狭隘消费观,为国人名正言顺地消费奢侈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更重要的是,国际奢侈品牌降价,应成为民族自主品牌突围契机。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是遏制消费外流的根本之策。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缺少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令人尴尬。而缺少奢侈品品牌的大国,却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这种反差是对中国民族产业的极大讽刺。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奇缺,也正是奢侈品消费外流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倾力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质变,增强国产奢侈品品牌的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再“舍近求远”,在家里尽情消费国产奢侈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