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报告》通过对155个农村集贸市场的实地调查发现,有87个市场存在疑似假冒产品,73个市场存在“三无”产品,43个市场发现伪劣产品,27个市场出现过期产品。《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假冒产品和“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这和公众感受到的“山寨泛滥”不谋而合。
农村消费市场之所以存在大量山寨产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部分农村低品质消费需求导致了山寨产品滋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甄别消费品质量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事实是,农村山寨商品的主要消费者是老人和儿童,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他们显然是甄别力较弱的一方。
培育成熟的农村消费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知识的普及与防山寨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工商执法下沉至乡村,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理更是应有之义。但市场的治理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市场来求解:让正品大量进入,挤压山寨产品的生存空间,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得到根本净化。
有专家指出,信息和渠道鸿沟所导致的消费不公平现象,是农村地区山寨产品横行的原因之一。而电商因为销售集中度高且具备商品可溯源特质,在做好平台治理的前提下,恰恰是破解农村地区山寨产品横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时代与技术之便,近年来,农村电商平台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电商大有可为。整治山寨市场才能带来真正的消费升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