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发布营商环境改革2.0版,打造1个智慧政务平台,争创2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并提出在黄埔、南沙先行衔接港澳规则,这可以说是大湾区建设的一大突破,显示了正面对接港澳规则的难题有了新的尝试。
对接港澳规则是广州市正推动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和南沙自贸片区成为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黄埔、南沙的对接不仅有本身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作用,也有为大湾区其它地方探索、示范的意义。
广州出台的《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吹响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 .0改革的集结号。强调以市场主体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准则,43条任务举措包括“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10个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等“干货”。
其实,去年广州就已出台《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是实施营商环境的1.0改革。主要集中推行深入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等三大改革试点,并且,以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南沙自贸区、空港经济区等三大区域改革创新带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整体跃升,要求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六大改革举措部分“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八项评价中,广州政务环境和基础设施两项排名全国第一。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2018年广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5.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增长1.2倍,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01家。
根据有关抽样调查,广州市300家企业对2018年度广州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为75%。其中,开办企业工商登记满意度最高,为80.88%,工程类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为70.60%、供水供电服务满意度为78.08%、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为71.04%、跨境贸易满意度为73.64%。
当然,企业在调查中也反映了对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如企业认为人力、租金和管理成本占比居前三位,希望政府能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这样看来,在这次营商环境2.0改革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0个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其中,“智慧政务”平台将实现政务数据高度共享、涉企审批事项高度整合、政务服务各环节与所需数据高度对接;广州高新区(黄埔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沙自贸片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特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可见,这次改革是“动真格的”,而且,要求与大湾区建设协同。
这次改革体现了整体推进与个别突破的统一。在1个智慧平台要求全市年底前实现“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的大前提下,黄埔南沙先行,推进规则衔接,率先建立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南沙自贸片区要推进与港澳商事制度、行业监管、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标准规范和做事规则有效衔接,为促进内地对接港澳及国际营商规则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
当然,营商环境2.0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区各部门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为此,《若干措施》要求改革必须彰显“广州效率”和“广州速度”,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广州温度”。
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说是改善营商环境的主要方向和基本要求。当前特别要改变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让责任心成为改革特色。
提高办事速度,应该是效率的另一面,效率第一讲速度,同时讲质量,因此,要快办事,办好事,以优质的服务实现营商环境的明显提升。
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广州温度”,就是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速度的结果。企业等市场主体认可、满意,才是改善营商环境的核心和根本。只有讲求效率,办事高效务实,才能推动广州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才能提升广州在大湾区和世界城市中的地位。
(作者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