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多项权威预测均看好印度经济发展前景,认为印度大约在2030年左右可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而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人口红利”。在印度13亿的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总数约8亿,劳动力大军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35岁以下适龄劳动力约占65%。
印度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大量廉价年轻劳动力是吸引外资涌入的重要原因。从人均收入水平算,制造业工人月工资大约1000元人民币。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让印度迅速成为世界纺织品主要生产国。同时,廉价加上英语优势,还让印度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大量服务外包,这也是印度服务业在GDP的比重高于制造业的重要原因。
但观察印度经济就知道,人口因素是一个常量,而不是变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长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劳动力非常充足,却没有实现经济高增长。可见,印度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实行了对内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对外出口为印度充足的劳动力创造了机会。但从长期来看,人口只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等其他要素的改善,印度的年轻人口很难转化为人口红利,甚至在将来可能形成“人口炸弹”。
目前,印度廉价又年轻的劳动力还只是总量的概念,农村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比重仍高于60%,绝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业。只有充足的投资,在城市和制造业创造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作机会,才能把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相对过剩劳动力”。
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外商投资的进入。虽然印度近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外资投入到制造业的比重并不高,这难以为印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印度要实现人口红利的潜力,就必须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但目前看来,印度政府限制性政策还比较多,加上征地耗时太长,风险较大,外商投资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不足。
人口要变成合格劳动力,变成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训。今天印度的文盲率仍然在30%左右,其中女性文盲率更是高达40%,人们通常说印度人的英语优势也只存在于少部分人中,多数印度人并不能正常使用英语交流。同时,印度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即使是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中,掌握专业技术的也不多,出现招聘难和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
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即使“人口红利”能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只是阶段性的。印度现在35岁以下劳动力占60%以上,如果不能趁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加快改革,充分创造就业机会,积累国民财富,等到二三十年后,印度将面临灾难性的老龄化后果。那时印度将是一个“又老又穷”的国家,印度现在就必须想办法排除这颗“人口定时炸弹”。(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