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一些学校给孩子们发了一张音乐童话剧的券,凭此券家长购票,可免费带一名学生入场。然而不少家长去了剧院买票观看后,吐糟被“套路”了。西安市教育局表示,商业广告进校园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将调查此事。
根据西安当地媒体的报道,学校老师称“(学生和家长)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是自愿的”,主办方则否认自己跟学校老师有利益关联。按照他们的说法,家长们自然是少见多怪了,所谓的“套路”是不存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这场演出属于公益性质的,学校经过评估认为是学生应当观看的,那么按照相关规定,这场演出应当由学校组织学生免费观看,费用从相关公用经费中支出。否则,这场演出就属于商业演出,学校不应当插手。现在,学校向孩子们发放观看券,却又要由家长购票观看。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整场演出百元以内的低价票只有区区16张,家长不得不花费数百元高价购票观看。而且4月份与2月份相比,这场演出的票价暴涨了一倍。
学校老师称,你看或不看是自由自愿的。可是,每张票的背面却分明印着,观看演出之后要写作文。学校老师也可以声称这是主办方自己印的,跟自己无关。可是,对于一贯听话的“好孩子”和努力配合学校的“好家长”来说,他们如何分辨得清楚,写作文到底是老师的要求还是主办方的“诡计”?
更加斯文扫地的场景是,主办方一边卖票,一边在用写“正”字的方式统计孩子所属的学校。家长怀疑这是要给学校和老师“吃回扣”,主办方自然一口咬定其中没有利益瓜葛,自己写“正”字是为了“大数据统计”。这么硬核的解释,也是顺便羞辱了一把“大数据”。有没有利益关联,有没有“吃回扣”,有没有套路,大家心里都有一面镜子。既然教育行政部门说要调查此事,那么不妨让调查结论来说明一切。
在调查结论出炉之前,还是想奉劝相关学校和老师一句:瓜田李下的事情,咱们最好不去掺和。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正人君子不但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就连容易引起误会的场合和行为也要主动避嫌。经过瓜田的时候,尽量不要弯腰提鞋子,因为那容易让人误会我们是在偷瓜。从李子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我们在摘李子。
一场商业演出有没有价值,交给市场去检验好了,学校和老师没有义务替主办方鼓与呼。如果老师课堂上发券在前,家长窝着一肚子气高价买票“被套路”在后,家长理所当然地会怀疑老师是不是收受了好处才替别人推销。演出的主办方也应当守住自己的红线,不要把学校和老师推到尴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