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不讲道理,明天让你悔恨不已。”西安奔驰车维权事件,讲透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纵观整个过程,不由得佩服王小姐的“讲理”水平。无论是坐在引擎盖上的哭诉,还是谈判过程中18分钟的反驳陈述,以及最后达成的和解,王小姐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有“力”又有节。
事件的解决方案是当事人与利之星之间达成和解,这让不少人觉得“意犹未尽”。其实,个人维权最终要解决的是个人纠纷,不能指望一位年轻女硕士成为驾着五彩祥云为所有消费者维权出头的斗士,那一方小小的引擎盖不可能托举起所有消费者的权益。
当事件的热度逐渐下降之后,现在该是亡羊补牢,为制度打补丁的时候了,要把前面曝光出来的病灶全剜除,才能避免再次出现坐引擎盖维权的荒诞。
这次事件除了曝光发动机漏油的质量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消费者遭遇巧立名目强制收费,正常的法律救济渠道不通畅。
当事人协商一致是民法基本原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有公平交易权,有对没有得到同意的附加收费说“不”的权利。但4S店工作人员在签完购车合同之后,掏出手机就敢向消费者收动辄一两万元钱的“金融服务费”;国家关于汽车的三包规定当中明确,维修期间,4S店需要提供备用车,也被店方一句“我们不知道”给打发了。
消费者进了4S店,就从“上帝”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谁给了4S店僭越法律的傲慢?像奔驰这样全球顶级汽车品牌的4S店,为什么敢对消费者明晃晃地举起宰客刀?
按理说,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存在店方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足以说明“魔鬼躲在细节里”。
权利被写进了法律,更需要便捷通畅的行权渠道。无救济则无权利,如果维权成本过高,高于所能获得的权益,那么就鲜有人愿意去较这个真,这样就会让很多无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弱点:不闹不理,按闹赔偿。
这次事件当中,个体维权虽然成功了,但更重要的是改善消费者的维权环境,巩固取得的成果,深挖已被曝光的问题,避免后来者继续爬引擎盖维权。关键在于让制度规定得到刚性执行,让商家不敢挑软柿子捏。
从执法责任上看,当4S店本身违反国家三包规定时,依规进行的退换车、提供备用车,这方面的违法行为,应当明确由谁监管和执行;私收“金融服务费”的问题涉嫌偷漏税乃至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急需市场监督部门、税务部门以及金融管理部门联手整治,也需要消保委的及时介入、调解。
网友戏称,没有硕士学位都不好意思去维权。在这次事件之后,郑州、兰州也上演车主爬上引擎盖维权的事件,这不是事情应该的发展方向。此事的社会影响如此之大,结果不应该只是个体维权成功,更应推动全行业的改变。
针对相关品牌汽车频现质量问题、索要“提车费”、滥收金融服务费的市场现状,也应该进行一次法治层面的全面完善和行业性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