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医院“挣工分”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

http://www.newdu.com 2019/4/26 羊城晚报 吴江 参加讨论

  据本地媒体报道,医院一年收治了多少病人,分别是什么病种,病种轻重不同分值不同……根据这些,医保基金将给医院结算“工分”。记者从广州市医保局获悉,广州市从去年开始实行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指医保基金和医院之间的结算),实施一年来初见成效,2018年参保人住院人次均自负费用较2017年下降1.98%、住院人次均自费费用较2017年下降1.4%,这些数据表明,住院个人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既要少花钱,又想多办事,这着实是个难题,对于医保而言,既要激励医疗机构的服务积极性,又要约束医疗开支成本,这个角色,并不好演。一方面,作为一种支付机制,医保扮演的是一个买家角色,议价是任何买家与生俱来的本能;另一方面,医保又要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效率与服务水平。如何达到这双重目标,实现合理的折中,无疑是对医保支付机制的考验。

  从按病种支付,到此番更为精细的按“工分”支付,医保部门也的确在不断创新。应该说,相比此前粗放的仅按病种支付,更加细分的“工分”制,的确更为合理。同一种病,按照轻重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得分,医疗机构不必担心接纳重症病人导致亏本,内科治疗与手术治疗也可以分数悬殊,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合理的医疗手段。从“工分制”执行一年来,疑难重症收治比例的上升,疑难重症手术比例的上升来看,的确收到了预期效果。与此同时,住院人均费用也有所下降。参保人花得更少,医疗机构积极性更高,“工分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收获了双赢效果。

  客观而言,医院通过“挣工分”来获得医保支付,无疑是一种精细化的量化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复杂流程的合理量化来改善管理,也是各行业都在努力探索的优化方向。医疗服务的“工分制”,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精细化数据管理模式。由医保部门对近三年800多万的出院病案数据分析建立的这套“工分”体系,显然不是拍脑袋的产物,而是有着坚实的依据。相比此前的“病种”支付,“工分”体系无疑更加合理科学。

  事实上,医保支付标准的确定,自然是要站在买方立场上的,但也同样需要考虑卖方的接受程度,这个议价与平衡的过程,并不简单轻松。医保按“工分”支付,通过标准化的疾病诊断、轻重程度、治疗方式分类并定额支付标准,来驱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控制并降低成本。这一机制当然不乏议价效果。既然同类别诊疗服务有了标准工分,并对应确定的支付额度,必将意味着那些管理低效,成本控制不能达到平均费率的医疗机构,有可能陷入亏本。这一支付机制,的确有助于医疗控费与降成本,以达到适应患者需求与卫生资源消耗双向平衡的目标。

  当然,医疗服务“挣工分”,虽然不乏数据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医疗本身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对医疗服务实行流水线工厂那样的精细管理法则,难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医疗“工分”制既然更多只是个平均分,更难以做到在具体个例上的真正精准,最终执行的结果也就难免走样。假如细化的“工分制”,最终的结果是把本该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变得更加模式化、程序化,甚至医疗机构更多出于医疗服务不亏本的现实考量,进行下有对策的“按分施治”,这显然并不利于患者得到更为合理的医疗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医保按“工分”支付,相比更加粗放的按病种支付,固然不乏进步意义,但如何更充分认识到医保标准化背后内含的局限性,并添加合理的调整变量,以更多关照到患者的个体特殊性与医疗资源的灵活对接,避免过于陷入数据导致的僵化及其负面效应,同样是对医保管理能力与智慧的考验。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Tags:医院“挣工分”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