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微博实名认证为执业医师的“大V”@成都下水道公开发文,批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医生张少聪,称张少聪作为肿瘤科医生,却通过认证微博、头条号塑造“不孕不育专家”形象,向患者开出名为“水蜜丸”的药方,引导其向“百杏医生”转账买药。张少聪所在医院称已经了解到此事,正联合医院监察科等部门对张少聪进行约谈。
新京报发表罗志华的观点: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公众关注,无疑是“肿瘤科医生治疗不孕不育”这点。除此之外,在诊疗服务由线下转线上、多点执业等医疗新形势深刻影响医疗系统的背景下,张少聪“线下看肿瘤、线上看不孕不育”事件也很有现实意义。张少聪解释“中医从来不分家”,但是,稍有医学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一解释站不住脚。《中医药法》第十四条规定,中医诊所应当将本诊所的诊疗范围、中医医师的姓名及其执业范围在诊所的明显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而《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应当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等活动。也就是说,如果其所持的《医师执业证书》不包含不孕不育这个执业范围,那他就涉嫌超范围执业。张少聪称自制的“水蜜丸”是其祖传秘方,不能对外公开。应该承认,“秘方不外传”这种想法已存在民间很多年,并被很多人所接受。然而,现代社会既需要保护知识产权,更需避免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来推销伪科学和伪产品。“水蜜丸”的成分是什么,到底是“一人一方”还是批量制造,是否改变原有药物的性状,涉事平台“百杏医生”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这些问题,显然都应该引起涉事医院及当地监管部门的注意,并介入调查,给患者、民众和舆论一个权威、公正的解释,更是给中医形象、互联网诊疗的一个交代。
小蒋随想:前段时间,央视放了一部讲中医的电视剧。里面主角医生,治疗了许多奇怪病症。当然,他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该剧所处的民国时期,有没有执业医师证、执业范围等,很难说。即便如此,剧中还有另一名中医,据说擅长治疗“不孕不育”,这显然是术业有专攻。再看当下,医学和医疗已经正规化和法制化,中医同样步入现代化与规范化。按照有关法规,要想当中医,要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根据相应的类别与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由此来看,张少聪说“中医从来不分家”,反倒缺乏基本常识,与现代中医脱节。张少聪的执业范围是什么,能不能既治肿瘤,又治不孕不育,其所在医院乃至医疗主管部门,有责任查实。必须指出,所谓的“祖传秘方”,不能使张少聪涉嫌超范围执业变得合理合法。而且,但凡是药品,就得有“药准字”,得经有关部门审批。否则,“祖传秘方”也有假药之嫌。什么专业的医生治什么专业的病,就好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不等于医生可以随便“走穴”,更不是说医生可以肆意“跨界”。如果有医生试图混淆其中的不同,违反有关法规,甚至卷入假药案,必然会面临查处。对患者而言,也要知道一些常识,不要有病乱投医,别觉得某大夫啥病都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