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钱可以绑老师玩”的游戏,是关于规则、价值与出售、购买之间关系的隐喻。学生绑老师到底是既筹款又减压还显示平等精神的好娱乐,还是庸俗的玩闹?值得想一想。
“学生可以出钱绑老师”,网络爆料后上了热搜。北京新英才学校证实,这是该校一个一举两得的活动:一是为高三学生准备向学校捐赠的屋顶花园美化项目筹款,二是为高三学生减压。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颇有创意的事情,但意思是什么,却是不太明白的。一为筹款,二为减压,目的说清楚了,但要说这是建立跟学生的平等关系,就有些不靠边。学生可以绑老师,可能确与师道尊严不同,但10元一次出售把老师绑起来的机会,怎么就成了平等呢?
高中毕业,学生要给学校一个捐赠,想法是可以的,但也未必一定需要。这样的捐赠,可以有,也可以无。现在看,款项支持来自学生,实现方式是通过学生绑老师而募集。对老师来说,这是出售被绑权获得的收入作了捐献;对学生来说,则是购买绑人权而支出费用。有钱可以绑绑人,为钱可以给人绑一绑,虽然看起来只是娱乐,但价值取向上又怎样呢?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新英才学校应该是社会办学性质,入读学生应该家境较好,学校应该也不差钱,所以搞搞绑人的买卖,似乎就可以付之一笑。倘是一般地方或贫困地区,学生要给学校赠送点什么又无款项,老师推出10元一次被绑机会来筹款,可能就不容易被理解为娱乐筹款两不误,人们也难以一笑了之。
以前看过古代笑话,穷人在街头让人打,揪一个耳朵几个铜板,挨一拳几个铜板。这种挨打和打人的生意,可能双方自愿,却并不公平,也不合乎正道。是不是场景换一下,成为“富人学校”里的师生游戏,就既有趣,又公平,又没有什么价值上的违碍了呢?
所谓绑老师之事,确实有不小的玩笑和娱乐成分,但之所以显得有趣,正在于它玩了一种颠覆的游戏,即把正常翻转一下、把日常秩序颠倒一下。学生和老师,谁也不能绑谁,校园里老师更居于上位。学生绑老师的游戏,因这个背景而成立,有趣因这个背景而生成。绑老师游戏的游戏性,建立在正常秩序被颠倒所获得的快感之上,它的内在精神是冒犯,当然只是假性的冒犯,合议所形成的模拟冒犯。而这种冒犯的前提条件,在于一次10元的资金。游戏表示如果双方同意,规则可以改写,而双方同意建立在就出资达成一致的基础上。
“出钱可以绑老师玩”的游戏,是关于规则、价值与出售、购买之间关系的隐喻。游戏精神、娱乐精神,是否可因双方同意而替换规则,或使价值临时搁置?一个游戏是否能因其有趣或双方不感觉到异样而不具有价值性?学生绑老师到底是既筹款又减压还显示平等精神的好娱乐,还是庸俗的玩闹?值得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