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运行和考核制定了严格标准,今后粉丝量、转发数、点赞量等硬性数据不再是考核重点,而内容安全、及时更新、与网民互动等成为“硬指标”。
根据这些检查、考核指标,今后政务新媒体必须杜绝“蹭流量”。指标是硬要求,目的还是规范和引导。政务新媒体的主业是“政务”, 要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这个方向很明确。假如政务信息发布都不及时,民情、民意沟通都不顺畅,再多的“卖萌”“耍宝”也无济于事,而且都成了表面功夫。
政务新媒体当然不必长一脸严肃的样子,需要亲民情、接地气,让人打开一个APP、一个微信公号,都能感觉笑意扑面而来。但亲民情得真“亲”,接地气不能俗里俗气。一些政务新媒体刻意攒人气,互动、沟通变成了“蹭流量”,把让人满意变成了“求点赞”,装着一副亲民的面孔,其实很不亲。
政务亲民得有惠民之心。人们常说“接地气”,在政务新媒体上,是不是附和几句网络流行词,自谦地以“小编”相称,就是“接地气”?以前舆论反感政务网站高高在上,长着一副与世无争的脸,现在各种政务信息“转战”新媒体平台,与百姓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面容是越来越和蔼了,但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趋附于流俗的传播技巧,这无非是换个姿势拒人于千里之外。
政务新媒体,其本质是政务平台。政务信息发布、政务服务和蔼可亲,让人感觉温润舒适,但底色还是权威。例如重大事件发生,在纷乱的信息场,政务新媒体及时公布官方通报等权威信息,就要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个时候,任何蹭热点、追流量都让人感觉不适。
我们的一些政务平台,因为长期习惯了表情凝重,当学习换一副面孔,往往搞成了刻意取悦迎合,反而表情难看。不仅政务新媒体如此,一些公共机构开设新媒体平台,本意是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但往往生搬硬套一些传播套路,最后竟也朝着“流量为王”的洪流里一路狂奔,忘记了初心。
其实,回归本职工作,端端正正、朴朴实实做好服务,切实关心百姓诉求,政务新媒体的表情自然而然舒展,亲民情、接地气的态度自然流露,这样的画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
(长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