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受到全世界瞩目。讲话在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又对我国如何坚持高水平开放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努力方向。
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无疑将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之所以是“自主选择”,因为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时提出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并已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
例如扩大市场准入,尽快在全国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主动降低进口关税,积极扩大进口,加快服务业开放,扩大利用外资,加快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及时批复海南探索自贸港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这些措施在我国开放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开放水平,在国际上赢得了积极的反响。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我们需要把握好高水平开放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把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新格局,看成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内保持政策定力,对外树立一诺千金的良好形象,坚定不移地落实高水平开放的各项承诺,全面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是形成国际竞争主动的关键所在。
其次,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我国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但受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影响,经济复苏的稳定性仍较脆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在多个国际场合一再强调坚定支持国际多边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与支持。
在此环境下,中国有必要身体力行,坚定地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公平法制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此举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活力,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更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中国企业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再次,在当前形势下,坚持高水平开放是我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局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之争,高水平开放和多边规则的矛盾正在发生复杂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破坏性正在不断发酵,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摩擦出现升级,给我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日本牵头完成了CPTPP谈判,并已投入运行;美加墨自贸协定的签署带有明显的区域保护主义特征;WTO改革正酝酿制定新的高标准的国际多边规则。这些新的形势变化,对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均形成了新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主动应对。
第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更需要建立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公平、公开、透明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当务之急,关键要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解决好内外资企业各项政策的统一性,即按WTO的有关要求充分体现完全的国民待遇。这就涉及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开透明、公平法治的保障机制。
所以从现阶段看,加快落实新的《外商投资法》,构建公平法治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外企预期的重要任务。在落实《外商投资法》的过程中,要针对国内实行的众多产业政策,特别是各主管部门颁布的行业准入的规章制度,要从落实国民待遇的角度,认真研究审视,并参照国际的通行做法,严格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完善。此外,要通过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引入公平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认识到这些改革不仅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整体上看,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之策。当前我国经济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发展阶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然同原有的经济大国形成新的竞争矛盾。特别是长期居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更是把我国的发展和进步看做是对其最大的威胁,自然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实施阻挠和打压,并经常以我市场不够开放,存在“不公平竞争因素”等理由对我们采取限制措施。
要认清这种矛盾和竞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要看到进行对抗性竞争不利于我经济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协调与沟通,积极适应国际竞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既坚持中国特色,又要保持斗而不破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我们应把这种外部压力和挑战转换为内部动力,加快实施我发展战略。
历史的大国竞争经验证明,只要一国经济保持其增长活力和持续发展势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变化,才会增强其斗争底气和主动性,同国际社会的和谐度才会进一步加强。也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更有力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长远目标。(作者是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