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任何人只要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都会承认中国的迅速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甚至提出了“中国世纪”的说法。但我想,重要的其实不只是表述,而是我们对中国崛起所走过的这条“中国道路”,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建立起内在的自信。
要评价“中国道路”,现在应当有一个起码的共识:立足于中国本身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人口规模,比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的总和还要多,近代曾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样的规模和起点上,中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国家保持了稳定,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还成功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中国道路”的成功。
因此,套用西方理论来对“中国道路”品头论足,无疑是幼稚的。只有认真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密码”,比如实践理性、混合经济、民生为大、对外开放等等这些独特性,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
从哲学意义上说,中国道路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实践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理性的态度使中国成功地避免了政治浪漫主义陷阱,即认为西方民主模式可以解决中国所有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避免了经济浪漫主义陷阱,即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解决中国的所有经济问题。
从历史实践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它既发挥市场经济支配资源的高效,也确保社会主义宏观整合的长处。中国坚持“民生为大”的理念,取得了人类扶贫史上的最大成绩。与此同时,中国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但以我为主,绝不盲从。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探索和经验。
事实上,今天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我相信,中国的经验和智慧,不仅可以为中国,也可以为整个人类作出重要的贡献。中国走出的这条道路,当然还有不足,但我们应该有一种信心,那就是:中国本身就是方法,中国本身就是标准,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下,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和借鉴,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