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培训专业化: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http://www.newdu.com 2016/12/21 光明日报 闫寒冰 参加讨论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很多行业都期望成为“专业”,渴望因自身成就而彰显其不可替代性。服务专业化、物流专业化、社会管理专业化、教师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每个“热词”的诞生都推动着一个行业、一个群体的深刻变革——教师培训领域也必将如此!

  事实上,“培训专业化”绝非新词,自2006以来,就作为教师培训领域中的热词常被提及。然而,它的紧迫程度并未因“常被提及”得到疏解,而是随着培训的深入开展而越趋严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不断增长的培训期待对专业化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世界各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和我国一样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如此巨大的投入和系统性的推进。现如今,面向全国1500万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兼具大规模与常态化的特色,理应是每一位教师可以直接享受到的成长福利——然而,虽然很多教师从中受益,但这一福利面对教师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期待,日益显得单薄起来,甚至有时候不那么受欢迎了。如何在大规模的背景下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实践智慧、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如何超越个体成长,以学校与区域的发展为格局设计教师学习?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推进教师培训的深刻变革?是否能够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成长福利的效益问题,从培训领域的现成经验无法寻得答案,面向前沿的专业化探索是当务之急。

  其次,当前的常态工作努力与培训专业化的方向背离。“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培训工程的构想与推进,既落实着国家层面对于具体专项的愿景与目标,也传递着对各地培训规划与实施的新要求。培训机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但也产生了诸多实践误区。比如说,培训机构重视专家引领,但却并未意识“专家引领”只是一项积淀优质培训项目的举措而非终极追求,结果,培训项目始终依赖专家的“拼盘式”讲座,难以产生精心设计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精品项目;培训者们希望培训上出新招、有新意,但却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开班热身、拓展训练等非学术创新上,深入到培训内容与模式的学术性创新少之又少;培训机构重视培训评估,但却停留在最基本的满意度评价上,少有指向具体问题的质量分析,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预警与干预作用,利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开展动态分析的更属少见;在远程学习中,很多机构通过加强对在线时间、点击率、发帖率等量化指标来“催学”,纵然能使学习发生,但却很难促进学习达到目标,甚至这种重“量”不重“质”的“催学”手段反而会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如同是“南辕北辙”的故事一般,培训机构在以上方向上越执着,就与专业化精神越背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前培训专业化缺乏生长土壤。无论是面对新挑战的无力,还是努力方向上的偏颇,都反映出当前培训机构与培训者专业水准的缺失——事实上,在与培训有关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做的是事务性管理工作,虽然遵循着工作规范、安排着培训流程,但却在内容与模式上缺乏专业能力,在指导专家与学者进行培训创新上更是缺乏话语权;而那些偶尔为之的、站在讲台上作为培训者的专家与学者们,虽然拥有广博的知识与前沿的理念,却往往不知如何向教师传递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更不能在创新教学模式上以身示范——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这种专业水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无论是从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后培训上,都缺乏专业化的生长土壤。

  培训专业化既是深化教师培训变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不可仓促图之、而要科学图之、有序图之。其他领域的专业化进程正可为培训专业化的发展路径提供参照系,他山之石,相信可以攻此山之玉。

  一是建立标准体系。在任何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规范和标准的建立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果说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有诸多能力标准作为发展见证的话,那么在“培训专业化”的进程中,虽然也有一些培训者评聘、培训管理的相关规范,但其粗放的内容还不足以构成行业公认的能力标准。而且,当前的规范与要求,往往是封闭在“教育领域”之中来思考“培训者”形象,缺乏对全球思维、人际技能、综合性人才管理、知识管理等他领域培训者能力的关注。面向培训者,培训管理者和培训机构,由优秀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研制能力标准体系,将有助于科学界定教师培训领域的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为之提出专业发展的目标及方向,提供评价考核的依据,并为整个专业化保障体系的运作确定起点。

  二是建立评价体系。除了标准体系,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主动提升的机制是撬动整个“培训专业化”工作的支点。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家一般会通过严格的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培训者资格认定等方式,促进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向标准体系看齐,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准。而互联网+思维的引入,则可能通过自适应系统的设计,将这种面向终结性的评价体系演化成能力自我诊断、经验交流分享、建议精准推送的过程性发展体系。

  三是建立支持体系。有了标准与评价,就期待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在工作实践中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准,那是不切实际的。这就好比问一个武术师傅如何教人“轻功”,如果他的回答是“让他跳”,效果虽然不能说没有,但显然这一武术师傅也不配为师。对于培训者而言,课程资源、交流平台、支持工具、学习社区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持;而要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化培训者,高等院校的培养环境构建则十分必要。在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和专业方向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将会给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强劲的助推力。

  四是建立研究体系。当前指向“培训专业化”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基于工作经验进行的总结提升,很多原则与方法的成熟度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富于创意的培训或管理方法,往往是个性化有余,但权威性与普适性不足,缺乏令人信服的实证性与可复制性。培训界热切地需要能洞见教师培训真谛的系统性阐释和专业性指导,只有构建由高校研究机构、各地教师培训机构、一线优秀实践者共同组成的研究体系,才能通融理论与实践,应对不断产出的现实挑战,引领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术业专攻、系统推进——培训业界面向专业化的努力将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更深内涵的服务,让培训福利名至实归。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Tags:培训专业化: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