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反全球化的声音却在不断兴起。尤其是当前西方出现了一波反全球化浪潮,为世界经济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6月27日在大连召开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国际社会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性提供了讨论平台。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再一次表达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更好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公平、普惠的包容性增长。中国的改革发展与此一脉相承,无论是对内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开放,中国都将构建自由开放、创新包容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作为追求的目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经验和努力,为国际社会应对未来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案。李克强总理的致辞向世界传递三点重要信息:
第一,不平等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各国政府当有所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经济一体化会提升整体福利,但福利的分布确是不均匀的。这便会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产生赢家和输家。这种利益分配受国家、群体或个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及其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影响。政府有义务和能力去对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不平等进行调整。从国内层面来看,对受损者的补偿机制可以降低不平等,降低国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抵制。例如,社会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再就业培训等可以为失利者提供社会安全网。从国际层面来看,各国政府要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构建更加包容的治理机制,尤其要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并不能够因为不断加剧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而完全抵制经济全球化进程,而是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提升不同主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能力,并对受损者进行补偿,让更多人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第二,中国正在探索开放条件下的包容性增长道路。中国是在经济开放中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积极探索者。李克强总理指出,“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我们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大趋势,抓住全球化潮流不断地扩大开发,在发展战略上体现包容,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包容,在政策举措上促进包容,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包容性增长之路。”这些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集中体现在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中国在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的包容性增长道路。
第三,中国将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虽然世界经济仍面临不稳因素,中国经济也面临不少苦难和挑战。但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李克强总理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继续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推动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及时处置金融风险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政府向国内外做出的改革开放承诺,有利于外国政府和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这不仅会增加中国对全球资金和技术的吸引力,还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稳定力量。
(刘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