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专家学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共担历史责任 共享伟大荣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1/7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马莉莉

  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吕开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

  既要融入国家发展也要勇担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对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申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的同时,特别强调了特别行政区的责任担当,提出“履责”既是中央在新时代对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央与香港、澳门特区在中华民族新征程中共同的责任担当。

  蔡赤萌表示,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统一原则,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国两制”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新方位上,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基于20年实践成就和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一国两制”的原则方向,提出了实践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蔡赤萌还表示,积极有为、融入国家发展,是发挥好“一国两制”优势的着力点。进入新时代,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成为香港参与、融入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一方面,国家支持香港发展的方向定位更加明确。除继续支持香港发展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创新科技及高增值产业发展外,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泛珠三角合作等重大战略中,都为香港参与国家发展战略预留了位置、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体制机制,也需要更好地倚重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国际接轨的法制等软实力优势。处于“一国两制”“国内境外”特殊地位的香港,也因此有着先行先试的特殊空间与战略性功能。香港特区和各界人士需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设香港美好家园。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不仅自身成功地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而且也为内地的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条件下,香港、澳门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何深化与内地发展的紧密联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

  毛艳华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明确了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向。“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释放出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活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港、澳特区自由港的优势,这对于深化港澳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示范引领意义。”

  毛艳华表示,2003年CEPA安排实施以来,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发展进入了正式制度性安排阶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在湾区便捷流通,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从而解决制约港澳优势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和国际化高端要素进入内地的障碍,为深化港澳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发挥示范作用。

  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经济的引领作用?对此,毛艳华表示,香港和澳门都是自由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标香港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对接国际营商规则,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能够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能够担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角色。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国际化人才和专业服务等优势,以及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优势,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离岸人民币在岸服务中心,有利于打造“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国际资金通道,从而推动人民币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马莉莉:

  推动香港与内地实现新的协同转型

  “‘一国两制’是中国应对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香港回归以来的实践表明,‘一国两制’为香港实现与内地的协同转型继而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面向未来,‘一国两制’也必将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马莉莉说。

  马莉莉表示,香港是高度开放的自由经济体,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与内地在“一国”基础上连为一体,又因“两制”并存而保持灵活,香港与国际市场的无缝对接得到了根本性保障。

  马莉莉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兴起形势下,提出“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等崭新思路与理念。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表明,内地在经济实力攀升基础上,将通过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以驱动内部转型升级;这也意味着,内地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将由外部资本开发内地,转向外部资本在内地深度开发与内地资本开发世界市场并举。

  随着内地更趋开放、市场软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香港在中转商品贸易和航运物流等方面的传统优势面临挑战。马莉莉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这使香港得以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融、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商业网络广泛等内地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顺应资本、商品双向流出、入内地之需,继续转型发展为双向服务功能的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进粤港澳合作、大湾区建设等,这为香港与内地走向新的协同转型指明了可行路径。马莉莉表示,首先,珠三角发展部分中心服务功能,有助于疏解香港的中心城市压力,使其能够集中优势环节寻求发展;其次,湾区尽力拉平与香港之间的社会服务差距,使港人有意愿、有动力流动到大湾区,从而缓解香港在住房、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最后,促使大湾区范围内要素、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使香港切实享受到嵌入区域和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可观收益。

  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吕开颜:

  把澳门建设成“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热土

  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吕开颜表示,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融入国家发展大环境,在各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和进步。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门特区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澳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民生福祉大幅改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居于前列。中央为了支持澳门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仅批给澳门85平方公里的习惯水域管理权,最近还签订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种种措施都显示了‘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吕开颜说。

  吕开颜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同样也适用于澳门特区的现状。澳门当前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劳动力不足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可能成为影响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住房和交通问题等成为阻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难题;澳门民众对优质的教育、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吕开颜表示,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澳门应该把握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澳门与内地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鼓励产业创新和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吕开颜表示,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澳门的社会矛盾,澳门应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借助祖国发展的强大势头,解决好澳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努力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繁荣、和谐和稳定,让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热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让港澳居民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两个最佳”充分说明中央对“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态度,“一国两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郭万达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港澳事务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郭万达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也是香港面临的突出问题。“传统优势如何保持,新增长点如何培育,年轻人的流动性如何提升,住房如何得到保障,收入差距如何缩小等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郭万达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郭万达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做出了具体部署。

  第一,明确了港澳发展与内地发展“紧密相连”,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互利互惠”。内地与港澳的发展相互支持、相互推动,两者共生、共荣、共享。内地发展好了,港澳就有了靠山和支撑;港澳发展好了,又会支持内地发展。同时,港澳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

  第二,明确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加快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需要形成大都市区以及大都市圈的关键发展阶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为港澳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

  第三,明确了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便利措施,关系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待遇,既包括购买高铁票、缴纳公积金、购买住房的资格等实际生活需求,也包括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税制税率等生活福祉。有必要解决好港澳居民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港澳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环:

  引领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对实施“一国两制”的港澳而言意义重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环表示,报告涉及港澳并展开论述的内容共出现在3个部分,内容言简意赅,句句扎实,可以用3个关键词概括:管治、责任、融入。

  李环表示,“管治”指的是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及香港的高度自治权,二者需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全面管治权是基本法中的应有之意,早在当年起草阶段,就已经明确中央政府的权力是绝对的。全面管治权意味着香港、澳门自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中国的治理体系,跟随整个中国的发展大方向,只是在具体的地方管治事宜上,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则建立在依法治港、依法治澳的基础上,要求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不断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李环表示,“责任”有3层意涵:一是特区政府的宪政责任。这意味着特区政府要对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说“不”,基本法中规定应通过本地立法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等。二是特区政府作为地方政府依法施政、积极作为的责任。三是强调港人、澳人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的历史责任。

  李环认为,“融入”强调港澳的发展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回归20年,澳门回归近18年来,与内地在基础设施联通、经济金融互通、民情民心相通方面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向,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港澳两个特区需找准自己的优势,利用好区域优势,依托资源深厚的腹地,成就更大的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稿件均由经济日报记者 廉 丹 朱 琳采写)

Tags:专家学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共担历史责任,共享伟大荣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