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王昌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认为,为了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奋力谱写壮丽新篇章——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只有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产业、创造新机会,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中国全方位走向世界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宏大、美丽的愿景,我们又该如何朝这个目标砥砺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愿景?

  王昌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对于这一愿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绘——

  到那时,我国的生产力将高度发达。在科技创新上引领世界潮流,涌现出一大批原始性和颠覆性创新成果、一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建立在提高技能和丰富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更加高品质。国际分工地位大幅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

  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交通更加便捷,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能够得到他们可支付的、比较满意的住房选择。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到那时,我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所有的人都能有参加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和寻找合适工作的机会。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接受可承担的健康保障体系和高品质服务。

  到那时,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理论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家、大师,艺术和文化活动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到那时,我国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体人民能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权力运用能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公平正义充分彰显。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和巨大进步,意味着中国近14亿人迈进现代化,比目前进入现代化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记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王昌林:为了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奋力谱写壮丽新篇章。

  首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通过现代化农业体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振兴实体经济,夯实经济体系之根基;着力科技提升创新能力,强壮经济体系之筋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的能力,让经济体系血液活起来。

  其次,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持久战。资源有限而创新无限。只有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产业、创造新机会,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和动能转换,特别是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再次,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中国全方位走向世界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也面临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此,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开拓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空间。

  最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要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那样,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现代化进发的高铁,那么,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改革就是发动机。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 阳)

Tags:王昌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