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发展金融科技 促进普惠金融

http://www.newdu.com 2018/7/31 光明日报 牛仁亮 倪… 参加讨论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并进一步催生了金融科技这一新概念。金融科技可以简单理解为金融+科技,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是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由于金融科技降低了普惠金融的交易费用,因此具有服务于普惠金融业务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

  交易费用是约束人们选择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经济学界将交易费用定义为使用市场的费用,主要包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搜集的搜集费用、取得交易对象信息及与其进行信息交换的信息费用,还有议价费用、交易监管费用等等。近年来,学术界将交易费用概念进一步拓展,演变为合约安排所需要的费用,这对理解和分析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可以视为与客户建立的不同服务合约关系。金融科技领域一直强调的普惠金融获客成本降低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客户服务合约取代交易费用更高的传统服务合约的过程。在互联网未诞生之前,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服务局限于物理网点,受制于成本收益约束,其物理网点往往布局于繁华地段。偏远地区的普惠金融客户要获得商业银行的服务,需要花费较高的交通费用、等待时间等额外交易费用,因此他们很少或不选择去银行办理业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基于金融科技的服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极大降低了普惠金融客户的额外交易费用和银行自身的服务成本。一方面,普惠金融客户能够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降低了商业银行挖掘普惠金融客户价值链的交易费用,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从而降低了客户甄选产品信息的交易费用。总之,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是朝着建立更低交易费用的服务合约方向发展的。

  经济学和金融学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不完备,例如:股票投资,限制股票涨跌的因素很多,人们不可能对所有限制因素进行信息的获取和认知,所以就存在风险,这也意味着有较高的获取信息费用。信息费用的高低也约束着人们的选择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由其进行信贷投放,而不是直接寻找投资对象,是因为识别优质客户的信息费用很高,存在较大投资风险。商业银行因拥有成熟的风险评级方法来对客户进行信息甄别,信息费用相比普通人要更低,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存贷利差来赚取收益。但这种模式主要基于透明的财务数据分析和充足的抵押品担保,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户缺乏透明的财务数据及有效的担保物,对商业银行而言就意味着信息获取成本高,这是导致这些普惠金融客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主要原因。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识别优质普惠金融客户、降低信息费用带来了可能。一是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数据,可以扩展与客户相关的数据,比如有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其企业主具有良好的声誉、重要的知识产权,对这类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后,可以帮助银行进行信用甄选。二是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金融活动、预测风险、找准客户需求,能够切实提升其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效率和能力。

  当前,我国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分析目前的致贫原因,除去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需要政策保障兜底外,其余大部分贫困户是因为外部原因(例如:患病、受灾、子女上学、缺乏项目启动资金等)引起的暂时性贫困,这类贫困户可以通过外部资金“输血式”(例如:产业扶持资金、小额信贷、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等)引导激发自身“造血式”发展来摆脱贫困。单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快速满足大量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金融机构与政府协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但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抵押品,基础信用信息不完善、贷后风险管理成本高等原因,贫困地区农户及小微农业企业较难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服务。金融科技的应用与普及,恰好能够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在向贫困农户和小微农业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的成本与信用甄选问题,从而成为解决其“融资难”和“融资贵”困境的重要途径。

  借鉴金融科技在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小微金融机构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为农户及小微农业企业这些普惠金融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即,由小微金融机构利用在获取客户软信息方面的优势对普惠金融客户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一份高质量客户名单提供给大型商业银行,再由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放。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尽管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可以解决贫困户、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美国次贷危机血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因此,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更为重要的金融创新监管和风险防范措施。利用其降低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方面的优势,金融科技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一是可以对基础资产池做现金流分析。资产证券化的机理是大数定律,尤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小微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入池基础资产,只有数量足够多且相对独立时,资产证券化才有助于分散单项资产的违约风险,提高产品的信用度。另外,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现金流的分析,如果不能对资产池中的现金流进行有效准确的分析监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和后续管理就会产生风险。由于笔数多、资产分散度高、其工作量巨大,基于多笔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技术就构成了大数据技术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应用基础,通过构建科学的现金流分析模型,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精准的现金流预测,可以确保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正常发行和兑付。二是有助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披露制度非常重要,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起者及管理者必须要做好对入池资产的信息披露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尤其多家中小金融机构组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池信息的风险披露管理。金融科技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具备公开、透明的特点,可以解决资产证券化整个过程中多主体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现金流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区块链中存储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的变化可以实时反馈给所有相关参与方,并且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可以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通过产品发布、交易、托管、流通到监督的全流程区块链化,最终实现资产现金流信息的可追溯。三是通过金融科技领域采用的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并追踪违约客户,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违约风险。

  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主力军,必须在金融科技创新这篇文章上下足功夫。要在构建新机制、完善新政策、搭建新平台的基础上,立足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原则,以资产证券化为基本抓手,以金融科技创新推进产品创新,使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作者:牛仁亮,系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倪晓明,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高级专员)

Tags:发展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