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我在复旦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中提到,(人民币汇率)破7不破7、什么时候破7,对我们来讲没什么意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大量损耗外汇储备了。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三元悖论概念,即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开放的资本账户和固定的汇率,三者只能取二。相比之下,当前中国面临着一个四元悖论:在汇率稳定、外汇储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国家信用方面,中国只能同时拥有其中的三个。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外汇储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国家信用。
2012年,中国开始加快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当时有人认为,中国面临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机遇期。然而,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资本外流激增,人们的观点突然发生变化,认为中国应加强资本管制的观点占据上风。
绝对有必要收紧资本管制。然而,如果中国的汇率政策不够灵活,遏制资本外流的重任将完全压在资本管制上。若一味迫使货币机构收紧资本管制,那么我们在资本跨境自由流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将付之东流。在此情形下,中国的国际信用将严重受损。相反,如果中国以灵活的汇率政策作为自稳定因素,由于国内外币价格升高,人民币贬值将减少资本外流。换句话说,灵活的汇率将弱化资本管制的收紧程度,并维护中国的国际信用。
然后是保汇率还是保留外汇储备的问题。2015年和2016年,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不断干预外汇市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花掉约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一些人认为,如果不进行干预,人民币将会大幅贬值,因此这笔钱花得值。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原因有三:首先,维持汇率稳定的成本太高。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机构承诺向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提供的救援资金仅为1200亿美元。事实上,2016年翻倍之后,IMF所能支配的全部资金也仅仅为1.363万亿美元。
第二,花掉的外汇储备未能转化为中国公民持有的等量私人国外资产。这笔钱从中国的国际收支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消失了。
第三,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如果政府不干预,人民币汇率就暴跌。不干预就暴跌的观点高估了贬值预期对汇率的影响,同时低估了汇率的自我稳定作用以及经济基本面在决定汇率时的关键作用。虽然实际贬值会增强贬值预期,并进而导致汇率超调,由于中国总体健康的经济基本面,很难想象人民币会发生暴跌。
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金融危机会随之而来吗?货币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涉及四个问题:首先是银行业的货币错配问题。贬值将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导致银行业危机。但在中国,外币只占中国银行负债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其次,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大量外债,以本国货币计算的债务成本可能会因贬值而飙升,从而使公司陷入债务危机。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150%,但中国企业外债占公司债务总额的比例仍很低。
再次,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主权债务,贬值可能会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但中国的主权债务也非常少。
最后,货币贬值将恶化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2016年,中国并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相反,当时国家正面临着PPI通缩。
人民币汇率在2017年初稳定并开始升值。这是2016年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的结果吗?我认为,无论有没有2016年的干预,由于美元指数下跌和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人民币汇率将都会稳定。
事后看来,如果2015年到2016年没有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可能会再持续贬值一段时间,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放弃干预会导致汇率不稳定,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只能选择所有可能性中最靠谱的选项,而不太可能做出一个绝对安全的赌注。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正在上升,对美元的汇率再次接近7元。经历了上一轮贬值的高成本教训后,希望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当前一轮的贬值压力。(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