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极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和找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发力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价值取向。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在城市治理中,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应当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因此,城市治理要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坚持尊重科学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城市治理必须注重科学化,正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必须看到,目前在一些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问题,如,有些地方大拆大建、争盖高楼,整个城市几乎遍地都是工地;有些城市建设或缺乏特色、风格单调,或贪大求洋;有些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不配套,给市民带来极大不便;等等。这些问题,既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城市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弄懂城市建设和管理这门科学、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提高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需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并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建筑物等的设计,以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二是要注意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等都要搞好衔接,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三是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应有硬性的制度保障,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还要注意的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城市本来就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历史文化遗存,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
坚持精细化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越要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理解起来,在这“三治”中,精治是目标,要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贯穿城市工作全链条,即把精细化要求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城市工作各个环节,覆盖城市空间的各个区域,体现在时时刻刻,涵盖游客、就业人口等各类人群。而共治和法治可以说是实现精治的手段。共治要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要总结推广共治的好经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法治要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顽症难题,要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走智能化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目前,城市治理还面临很多难题,而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机遇。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中的短板问题,创新理念、制度、机制、方法等,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现在,已经有一些城市率先破题,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等,为城市治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以城市交通为例,通过相应的数据和连接将分散的信息进行融合、计算等,就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交通治理策略和预案,如制定节假日城域高速公路网交通流调控预案等,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灵活化的治理。还要看到,城市治理智能化,不仅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创新、支持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黄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