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落实产权保护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12/27 经济参考报 金国中 参加讨论

  日前,“落实产权保护精神,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京都律师事务所举办,著名法学家江平、陈光中、应松年等150多位法学界人士参加了研讨会。法学专家们就如何通过落实产权保护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看法、建议。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马彬副会长指出,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56789”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清华大学副教授周绍杰指出,研究数据有力证明了这些论断,以民营经济在出口上的贡献为例,2017年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6.6%,占进口总额的29.4%。民营经济应当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需完善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

  立法上对民营经济保护不足

  民事立法存在歧视民营经济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指出,我国的一些立法上存在歧视民营经济的导向。以物权法为例,从草案到最后发布,有两点是保护民营经济的倒退:第一,草案中的总则强调所有市场经济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但通过的物权法却变成了二元主义,一方面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另一方面又规定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第二,物权法草案规定是保护私人财产,但发布时修改为保护私人合法财产。加上“合法”二字,表明私人财产里有一部分是合法的,有一部分是非法的。但在民法上,财产只要在占有之下,就推定为合法的。这样规定,为民营企业家的合法财产埋伏了很多陷阱。

  刑法立法对一些经济犯罪严而不当

  中国政法大学阮齐林教授指出,我国的刑事立法上不区分自然犯和法定犯,一刀切地以数额等为入罪、量刑的标准。自然犯有天然的恶,但民营企业涉及的犯罪,绝大多数是经济犯罪,是法定犯,并不天然与人类道德价值和秩序相冲突,只是违反了国家出于管理社会需要而做出的一些禁止性规定。而我国刑法不做区分,根据经营金额不断升格法定刑,过于严苛。

  应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规定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熊秋红介绍,中办和国办已经通过了一个综合性文件,来对涉案财物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程序、办案部门财物保管、集中财产管理信息平台、审前财产返还、涉案财产先行处置和追逃追赃等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该文件明确了涉案财产处置的四项原则,即谦抑原则、平衡原则、法定原则和比例原则。

  司法中存在民营经济歧视问题

  追究民营企业家犯罪应坚持四个原则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指出,在民营企业家犯罪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错案,要做到避免冤假错案,需切实贯彻如下原则:一是罪刑法定。确实是法律规定的,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要严格、准确适用法律。二是证据裁判。如果证据不能够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就不能定罪纠刑。三是疑罪从无。如果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就应该做无罪处理,而不能疑罪从轻。四是当宽则宽。我国刑事法律,无论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整体而言是偏重的。民营企业家涉及的罪名主要是经济犯罪,应该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尽量从宽处理。

  司法认定上要分清三个财产界限

  江平指出,要保障民营企业家权益,中央提出的分清三个财产界限,非常重要:一是分清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刑事追诉没收的只能是非法财产,没收合法财产就是侵犯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分清家庭财产和私人财产。司法实践中存在没收犯罪嫌疑人股权的,但这股权也是夫妻共同财产就不能全部都没收。三是分清公司财产和私人财产。私人在公司中有股权,可以把股权没收、拍卖等,但不能把整个公司都查封了。

  司法适用罪名时要保持谦抑

  阮齐林指出,我国民营企业涉及的常见罪名包括行贿类罪、挪用资金罪和骗取贷款诈骗类罪,司法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以骗取贷款罪为例,因银行授信贷款条件高,民营企业凡是能贷到款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申请材料造假问题。按现在立案标准,只要用欺骗的方式获得100万元的贷款,即使按期还本付息,也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原则上应要求有严重的欺骗行为,如虚假担保等。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郭艳茹提出,中国民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改革早期依托国有单位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很长时期内与依托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国有资源。尽管这种作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但近年来却有很多企业家因此获刑,罪名涉及贪污、挪用、私分、滥用职权等,需要研究可能的司法解决路径,合理解决。

  司法保护民营企业的重点工作

  熊秋红介绍,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我国从司法上保护民营企业的重点工作包括:涉及产权的错案和冤案的甄别纠正,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决定再审此类案件3件。现在民营企业家遭受非法侵犯的最严重问题应该就是国家权力机关违法干预,将普通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起草规范刑民交叉的司法解释,来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检察院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上的法律措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原厅长袁其国指出,中央政法机关最近出台的保护产权文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以产权司法保护作为文件标题,在中央各单位所有文件里是独有的,这个文件的可操作性也是最强的。一是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对于只是经济纠纷,而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可以到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认为不应立案的,会通知公安机关撤案。二是能不捕的不捕。文件规定的非常明确,对构成犯罪但无社会危险性的一般不批准逮捕,反对通过监禁来讨债的恶劣做法。不捕率也是检察院内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该不捕的逮捕了,辩护律师要与检察官积极沟通,据理力争。三是刑事审判监督和刑事执行监督。检察院认为法院不该判决而判决的,可以提起抗诉。还有在执行方面也规定了比较细致的倾向于保障民营企业家财产权的举措。

  转变观念是关乎民营企业保护的关键问题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田文昌讲到,很多企业家落马的案件的庭审中有法官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让资本家占了便宜。这些话后面潜藏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和打压。立法、司法的导向性是关乎民营企业保护的关键问题。现在是时候转变立法和司法上的观念,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把民营企业看成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

  行政机关负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的责任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指出,具体执法的行政机关确实存在权力滥用、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风险,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行政机关负有很大责任。要规范权力,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要在如下方面着力:一是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产权保护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要为公权力滥用的相对人提供切实的司法救济,法院要依法独立审判,不能被政府机关牵着鼻子走。三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对行政处罚权等权力设定清晰、明确的限制,包括行政处罚的金额、种类和与刑事处罚的衔接等方面。以黑名单为例,感觉现在到处都是黑名单,这显然对公民权利有所损害。如果是不合法的,那就应该是处罚。但其属于何种行政处罚?谁有权力来设定、执行这种处罚?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在立法上明确。

  需警惕行政权力的扩张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建平指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加强保障人权和保护产权的角度,对行政权力不断限缩,但要警惕名为限缩实为扩张的趋势。如行政拘留权,现在立法机关收到越来越多要求增设行政拘留权的立法请求,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合规是民营企业自我保护的有效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军指出,从权力依附性企业向以合规为保障、以创新为驱动的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型,是民营企业家刑事风险控制的关键。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乃至整个腐败犯罪治理的根本途径。

  华浩博达(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昊天分析,在新形势下,构建政商环境要用更加智慧、合法和合规的方式,整体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即敬重、远观、不行贿。

  北京师范大学万方博士强调,中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去,企业合规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内容。合规概念源于美国,已经有30多年历史,主要领域涵盖反腐败、反垄断、反洗钱、数据保护、进出口管制、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税务合规等。我国是从“中兴事件”后开始真正重视合规,强调中国企业要防范海外的合规风险,合规合法经营。国资委在2018年发布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纲领和框架,后续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和法律规定,构建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企业合规。总体来讲,国内关于企业合规在立法方面相对滞后,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国企、央企,需要慎重对待来自美国执法机构的合规执法的风险。(经济参考报记者)

Tags:落实产权保护,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