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构建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全球经济的互促共生。
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月19日中国经济网)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危机的系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理念,也是走向美好生活的方向。人类要从战争、贫穷、发展鸿沟、强权政治、安全危机、生态危机等威胁中走出,各国就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最基本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合作共享的最根本基础。没有经济利益的共同性,就没有经济合作的持久性;没有经济活动的深入互融性,就没有对战争的有效约束性。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经济的互促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构建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经济互促共生的良好格局,以全球经济共同体带动世界各国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入交流互动,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是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观点。
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一文提出,“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市场空间,继续成为各国投资的热土,继续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这意味着中国将身体力行,为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这明确地阐释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揭示了全球经济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同时,习近平主席还提出,“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寥寥数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经济全球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向促进作用和基础性支撑。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全球经济的互促共生。(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