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范戴芫认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旨在守住汇率。一国货币的定价归根到底取决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保汇率要靠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党和政府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行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强根固本”之举,这些正是面对短期波动,我们要保持定力的原因所在。
2月7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2998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末下降123亿美元,连续第七个月下滑。搜索发现,不同于2015年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6.9%公布之后“破7”霸屏的景象,“破3”并没有那么“备受关注”。不得不说,这是在我国摆脱发展“速度情结”之后,人们意识上的积极变化。
从去年7月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月下降,2016年全年外汇储备累计下降3198.44亿美元,今年1月份外储下降趋势延续,“破3”并非意料之外。特别之处在于,1月份有春节期间居民出境游购汇、企业偿债及结算等额外需求。即便如此,对比此前6个月,外汇储备降速放缓,即便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同比和环比降幅也都明显缩窄,显示出未来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的好势头。
改革开放后,随着吸引外资和出口能力的增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1990年代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14年的峰值时期,外汇储备曾达到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紧紧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外汇储备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兼而有之,并非越多越好,有业内专家估计,当前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维持在2万亿左右就够用了。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因是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应当看到的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供需平衡决定汇率,说到底是要守住汇率。
回顾2016年,尽管我国CPI指数一直处于较低位,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增长过快、杠杆较高、泡沫聚集,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压,这使得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承压较大,助推贬值预期,汇率向下。再加上美元加息预期等外部因素,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承压。
2017年,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能否推动他所说的“收45%关税”还未可知,但无疑的是,如果美国走上“贸易保护主义”之路,将对中国出口不利,进而影响外汇储备和国民经济增长。好的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向前推进。推进得多一些,我们对外汇的需要程度就降一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上升一些,这将对稳定汇率起到积极作用。
归根到底,一个国家货币的定价究竟取决于什么?是什么让人们愿意用一张纸(电子支付普及以后,甚至连纸币都不需要了)来换商品,来换服务?
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细想很有道理,他认为货币的价值是“集体的想象”,“金钱就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笔者认为,这种“相互信任”的来源是对货币背后“国力的信任”,货币定价的“锚”是货币发行方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本国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强劲可持续,货币想 “弱势”都难。归根结底,保汇率要靠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新常态以来,党和政府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提质增效,大力反腐,积极外交,鼓励科技创新,重视民生改善……如果将一国国力和影响力比作一棵树,这些举措无疑都是“强根固本”之举,这也正是为什么面对短期波动,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定力的原因所在。
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低头做事,抬头看路”。(中国经济网 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