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在轻现金社会推广过程中,除了相关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力,还需针对问题,建规立制,让法治来护航。
出门吃饭能用手机扫二维码、甚至“刷脸”买单。海外“买买买”也可以用移动支付……随着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现金支付在交易中的比重将不断降低,经济学家构想的“轻现金社会”正悄然而至。专家表示,这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公民信息安全、支付习惯乃至国家金融安全等带来挑战。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轻现金社会来了,而且便利之处甚多,比如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改善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经济环境;可以改进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普惠;可以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
但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随着轻现金社会到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技术层面,二维码支付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市场层面,部分支付机构可能会挪用备付金或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合规层面,部分市场机构可能会违规收单等。值得注意的是,轻现金社会可能会对老年人、文盲、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造成伤害,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不利于个体管理金融风险。
对此,虽然监管部门近期出台了条码支付新规,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并提高缴存比例,以加强对支付清算市场的整治,但诚如专家所言,对于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数字鸿沟”“监管失控”“数据寡头”“不当竞争”等,仅靠支付机构来应对可能会“走偏”,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
笔者以为,在轻现金社会推广过程中,除了相关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力,还需针对问题,建规立制,让法治来护航。首先,要加快推进非现金支付法律体系建设,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总结电子支付发展背景下人民币形态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补齐支付结算领域的法律短板。
其次,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共同参与,通过可行可靠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加快“网联”平台建设,有效推进非银行支付机构发展。还要健全和优化社会信用体系,以防范风险。
再次,加强知识普及。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相关企业违法推广行为的打击力度,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维护自主选择权。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何种支付方式都要符合易携带、易操作、易储藏、易监管的要求,还要符合金融的安全性、流动效益性。而且,近年来中国银行卡组织和支付机构不断走向世界,不仅让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愉快地“扫一扫”,同时开始带动当地轻现金社会的形成。这要求,法治护航不仅要立足国内,还要延伸到海外。这样,轻现金社会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