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通过房地产行业信贷资金收紧,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这对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来说,是治本之举。因为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一些企业才能够还贷,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提升国家财政收入。
近期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首套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上浮,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广州、深圳、北京、杭州、南昌等地获悉,开年以来个人房贷利率持续上涨,并且银行对贷款投放较为审慎。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排在首位,重点就是要防控金融风险,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目前,整个银行业收紧房地产信贷,可以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步棋子,整体来看,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首先,房地产行业潜在风险较大,容易诱发金融风险。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两头都靠信贷支持的情况下(开发商靠贷款开发,个人靠按揭贷款购买房屋),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金融化倾向,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投机者。他们通过借款购买多套房屋,炒房牟利,一旦房价下跌或者没有“接盘侠”,而他们又没有还贷能力时,就容易引发金融风险。所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首先需要对房地产行业的重大金融风险进行治理。
其次,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金融衍生品,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据前财政部部长发表演讲的透露,我国房地产金融化,和金融脱实向虚是最重要的宏观风险点。当前,我国M2与GDP的比例超过200%,与日本的水平大体相当,超过美国91%的两倍。但从利率水平看,2017年我国1个月的SHIBOR拆借利率平均水平为4.09%,同期日本的可比利率水平为-0.01%,美国为1.1%。我国货币环境更为宽松,资金成本反而更高,表明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的扭曲。所以,防止房地产金融化,特别是防止以房地产金融资产为依托,衍生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乱象,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关键作用。
最后,在对房地产行业信贷收紧的情况下,我国的信贷资金流向哪里呢?从目前的相关数据来看,信贷资金投向了我国实体经济。银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银行业新增贷款13.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速较2016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行业信贷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通过房地产行业信贷资金收紧,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这对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来说,是治本之举。因为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一些企业才能够还贷,本来处于不良资产的贷款也会转变为金融业优质资产;同时实体经济发展了,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新的可持续信贷。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化解金融风险的效应,可以说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深远意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