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四个自信”的涵义,加强坚定“四个自信”的决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就不会被任何风险打垮,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将更加坚实和牢固。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3月5日新华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诸多分量足、成色好的“民生红包”,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举措。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这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近一段时期,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同的判断,有的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较好,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机构多次上调中国经济发展预期。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地方债等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对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风险没有回避,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政府有把控风险的能力,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当然,这背后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过艰辛努力,我们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避免了“硬着陆”,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了结构优化,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是有各方面统计数据支撑和政策支撑的。比如对于国企、央企的负债状况,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负债水平这些年稳定下降。2017年末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未来将通过一些稳定措施继续降杠杆、减负债,继续降低负债水平。
再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出的重要安排部署。很多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淘汰僵尸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控制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等,都是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
另外,从更宽范围上看,降低市场经营主体的减税减负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在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我们也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也正体现了我国政府处置金融风险的制度优势。
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明显进展,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四个自信”的涵义,加强坚定“四个自信”的决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就不会被任何风险打垮,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将更加坚实和牢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