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可以肯定,通过这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唤醒质量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强国必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而不优、多而不精仍是要解决问题之一。加快制造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实现品质革命,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国,必须首先是质量强国、品牌强国。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显著特征就是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制造提质升级。可见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不仅肩负着中国制造从产业低端迈向高端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中国经济走向更高质量和效益发展新模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责任。
标准决定质量,标准考验能力。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而今我们要想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就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原则,让品质成为从日用品到高精尖领域等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对产品生产到售后的每一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为用户创造尽善尽美的产品。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实现这样一场品质革命,就要加快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向人才要红利,更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这就需要我们着力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能够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制造要实现这样一场品质革命,必须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重视科技创新,摒弃抄袭仿造,专注研发原创高附加值产品。事实上,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不能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安排资金链,实现技术领先和性能升级。
以质量来提升国家实力,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实现由大变强,必须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可以肯定,通过这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唤醒质量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强国必将从梦想照进现实。(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