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接则近,通则达,合则利,这既是过去五年“一带一路”步步推进的现实经验,也是未来“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走出坦阔大道的必然遵循。
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今天,“一带一路”经过相关各方五年的携手并进,已经走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过去,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绘就总体布局“大写意”的五年;未来,是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绘精谨细腻 “工笔画”的新航程。
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提升了沿线国家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还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一带一路”为平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截至今年7月,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范围自亚欧大陆拓展至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南太平洋地区。
五年成就振奋人心,未来前景广阔可期。接则近,通则达,合则利,这既是过去五年“一带一路”步步推进的现实经验,也是未来“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走出坦阔大道的必然遵循。
接,就是对接,指的是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更加主动、更加密切地建立“一带一路”与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五年来,从“光明之路”到“草原之路”,再到“两廊一圈”,乃至阿联酋的“重振丝绸之路”设想,多国的发展战略纷纷同“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对接。只有对接,才能拉近距离,让梦想照亮现实,把潜在的机遇变成现实的红利。
通,就是互通,打通障碍,打破瓶颈,打开心扉,各国之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中医讲“通则不痛”,只有互联互通,才能让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才能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才能让“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之盛景重现于今日的“一带一路”之上。
合,就是合作。互利共赢要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要在合作中促进。五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也都是以合作为纽带。“合作”是“一带一路”的天然基因,一切机会和成果都是在合作中诞生和实现。今后,“一带一路”要走深走实,沿线国家更要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和多元合作平台,优势互补,美美与共,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合力。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过去,大漠驼铃声声,碧海帆樯点点,往来不绝的商旅与船队让亚欧各国之间彼此互通有无、相知相交。21世纪的今天,植根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承载着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增进人民福祉的诉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一带一路”必将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新时代的互利共赢、务实合作、开放包容、自由通畅的共同繁荣之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树立典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