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日报评论 >> 正文

国资入场拆解股权质押风险是务实之举

http://www.newdu.com 2018/10/2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从实际操作看,各地国资“入场”,为上市公司注入流动性,力挺市场,效果不错,无疑是一种务实之举。如果没有各地国资的积极行动,顶住资本市场压力,也许市场信心会进一步下滑,进而可能导致信用收缩,增加经济运行风险。

  目前,深圳市、北京市、江门市等多地出台政策,为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专家预计资金有望达数千亿元。(10月24日《证券日报》)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工具,是权利质押的一种,也是市场上补充流动性的常用方式。股权质押在成为上市公司热门的融资工具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其潜在的风险。因为,一旦质押比例过高,融资方对抗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就很弱,一旦被平仓,不仅公司控制权恐遭易主,其经营发展更是会受到致命打击。为了稳定市场,必须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从实际操作看,各地国资“入场”,为上市公司注入流动性,力挺市场,效果不错,无疑是一种务实之举。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各地国资的积极行动,顶住资本市场压力,也许市场信心会进一步下滑,进而可能导致信用收缩,增加经济运行风险。

  然而,针对这种务实之举却产生了两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国资入场是“国进民退”,这种观点不免偏激。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发展,“国民共进”才是大趋势。国企和民企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不能因为国企的日渐强大,而否定民企的发展;也不能因为民企的辉煌,而否认国企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民营上市公司遇到困难,国资伸出援手,正体现了国企民企相辅相成之势、共谋发展之道。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资救市违反了市场自身发展规律,不利于市场出清,也不利于市场主体风险意识的确立,进而影响了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这种说法是“市场万能论”的翻版,未免有“本本主义”的嫌疑。“暂时困难”和“根本缺陷”是有质的区别的。同样一笔资金,救助一个勤奋能干的人,结果是创造更多价值。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优秀企业,如果不救助,那是自毁长城。

  “救市”是为了稳定市场、保持健康,因而具有选择性。对于那些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经营遇到暂时困难,应该救助。对于那些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也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就由市场决定其存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需有机结合。市场出清并不会因为“救助”而受到影响;反之,通过救助,让优秀企业走出困境,会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绩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

Tags:国资入场拆解股权质押风险是务实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