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奋进新时代,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经营多元、管理灵活的优势,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发展壮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11月1日新华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为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围绕着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
发展民营经济,不能不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软环境,是“水”,放水才能养鱼。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商登记已经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证照合一”。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都进一步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营商成本。另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构建,使广大民营企业家“靠关系”的思维向“靠本领”转变,进而集中精力干事创业,追求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政策举措落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的重要方面。
作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民营经济已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前途不可限量。发展中的困难,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奋进新时代,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经营多元、管理灵活的优势,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发展壮大。(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