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笔者认为,从具体措施看,“加力”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率适当提高。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出0.2个百分点。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二是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财政支出是21万亿元。三是基本民生保障兜底牢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承诺“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政府对民生的关切可见一斑。
与财政政策“加力”相对的是,政府要过“紧日子”。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法设法筹集资金”“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实实在在的措施,不仅让百姓看到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也看到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信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更要“提效”。“加力”解决资金支出量的增长,“提效”则要解决财政资金的使用质量。“加力”是关键,“提效”是重点,是落脚点。
“提效”就要让财政资金不“趴窝”,真正用起来,“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不能因为资金“趴窝”造成无形浪费。“提效”就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舍得花、花得好,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提效”就要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资金用出去要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不能搞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要让百姓真正从财政支出中有直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能够增强职工就业能力,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提高了劳动者从业素质,可谓一举两得。
诚然,“加力提效”对于一些县级政府,尤其西部地区的县级政府而言,的确有难度。这些地方的财政状况不好,“加力提效”面临现实困难。对于它们而言,更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要勤俭节约,找米下锅,多措并举来完成年度任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