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人民期待同友好的意大利人民携手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培育更加艳丽的花朵,让中意友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早春三月,暖意渐浓,中国外交再谱新篇。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罗马,开始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次访意,也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意进行国事访问。
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经贸合作密切。1970年11月6日,两国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关于加强经贸、文化和科技合作的四年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2018年10月,意大利成立中国任务小组,并表示其任务是确保意大利在欧盟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等框架下的合作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
全方位合作,筑牢中意关系“压舱石”。2017年,中意双边贸易额为4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1%。我国对意出口2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进口2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2018年中意双边贸易额达到542亿美元,经贸合作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齐头并进的格局。意大利已成中国在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技术进口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则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加强新型经济发展,中意合作大有可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发掘增长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意大利也提出数字经济振兴计划,包括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移动支付和改善物流系统等,可以进一步推动中意双方对接数字创新,共筑数字丝绸之路。事实上,中意两国经济合作基础深厚且经济互补性强,在中小企业、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沿线国家在经贸、能源、交通等许多领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把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而今,中意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加深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必将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对于意大利而言,未来几年最具影响力的变量将来自中国和中国经济。”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曾这样表示。近年来,中意两国在经贸、科技、环保、农业、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的,中意友谊体现在丰富的务实合作之中。回首50年,中意关系深耕厚植、硕果累累;展望新时期,中意合作欣欣向荣、前景广阔。中国人民期待同友好的意大利人民携手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培育更加艳丽的花朵,让中意友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