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自助图书馆搬到其他地方了吗?”日前,在广州天河路附近上班的市民突然发现,路边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见了。记者走访发现,天河路和天河东路原有的3个自助图书馆确实已不见踪影。有知情者透露,由天河区某政府部门出资购买服务的13个自助图书馆,因3年合同期满未再续约将全部撤掉。
毛建国(江苏 媒体人):事实上,远远不止是广州,很多城市都有自助图书馆。且其出现之际,都被当成打造书香城市的标志工程,而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肯定,并且得到了一片点赞。而现在,广州街头原有的3个自助图书馆已然不见踪影,显然是件遗憾的事。广州天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自助图书馆项目“主要取决于需求”,从反馈的意见看,在使用方面效果可能不是太好,“从总体投入上看实际效率不是太高”。换而言之,也就是借阅量不尽如人意,所以也就取消了。
主持人:建图书馆本身是一种文化投入,简单地计算投入与产出显然不合理。具体到自助图书馆上,如何分析?
凌寒(湖北 职员):对于自助图书馆,一些人认为“有好过没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任何一项公共投入都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因为是“公家的”就大大咧咧不以为意。实际上,政府投资更要控制成本,讲究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反之,若只追求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上和表面上的好看,重建轻管,或形同虚设,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件事上,还应关注的是为什么会使用率低。是公众阅读热情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张剑(四川 教师):就拿当下呈现出来的种种弊端看,一些自助图书馆在位置布局上其实并没有征求过民众的意见,也没有问询过他们的真实需求,而在书籍种类的提供上,既缺乏科学的分类,也没有更为精准的内容提供。这种服务上的偏差与错位,其实才是一些自助图书馆备受冷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