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朱慧卿
新闻背景:
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即将“满月”,但地方细则的制定却步伐缓慢。最近,有地方陆续公布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公众担忧,网约车管理会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8月28日《新快报》)
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是开倒车
何勇海
个别地方的网约车管理细则,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如兰州规定:网约车要控制在3000辆的规模,要统一标识,统一提供出租车发票,与出租车一样6年退出,车型和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而且执行政府定价,等等。有网民大呼“改革精神落地变味”。确实,网约车是基于“互联网+”出现的新生事物,属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产物,如果将网约车管理成翻版出租车,只相当于将网约车“招了安”,使出租车队伍扩了容,它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失去了共享经济的最大特质。
多年来,地方某些部门与垄断集团在租车行业的利益联盟固化已久,不愿改革。如果把网约车管理成翻版出租车,这一切岂不是要回归原点?尤其是,网约车价格只许比出租车贵的地方规定,更是违反了共享经济的实惠原则。网约车可以死于市场竞争,但不能死于行政限制。
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是在“开倒车”,这种管理心态隐藏着两种利益驱动:一是相关地方部门仍想把网约车资源、平台与管理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保护出租车企业的垄断暴利。国家交通部门给予了网约车合法地位,要防止一些地方将改革自主权变成利益保护伞。
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并无不妥
张西流
在笔者看来,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并无不妥。事实上,网约车既不是公交车,也不是私家车,尽管它的车辆档次明显高于传统出租车,并通过网上预约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出行服务,但其仍未改变出租车的属性,只不过是高端出租车罢了。既然如此,就应该在资格准入、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避免一些山寨网约车乘虚而入,扰乱了高端出租车服务秩序。
有人担心对网约车的车型、价格和数量等进行限制,会制约网约车的发展。殊不知,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网约车无序扩张。一方面,过去因无章可循,导致网约车呈膨胀式增长,且良莠不齐,致使有关网约车的负面新闻不断;另一方面,此前无序进入的网约车,已经对出租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加之出租车行业本身存在的劳资双方话语权不平等、“份子钱”偏高等问题积重难返,一旦网约车无限制涌入,势必会加剧出租车行业的诸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不仅要将网约车管成出租车,而且应成为出租车管理的“升级版”。具体来讲,就是要控制总量、提高品质、优化发展,使网约车同出租车同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