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国内四大乳企上半年总共花费广告宣传费用高达77.42亿元,按照上半年182天计算,平均每天四家企业的广宣投入达到了4250万元。但事实上,完全依靠广告效应带来的销量不仅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究竟能维系多久也很难说。
李冰洁(湖南 医生):事实上,拨开“繁荣”的乳企广告硝烟,看到的是乳业整体下滑颓势,行业不景气,卖奶难再次重现。数据显示,四大巨头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涨幅均为个位数,蒙牛和光明甚至增收幅度不足1%;市场上高端牛奶也开始“买一赠一”;源头则出现了喷粉、倒奶、杀牛等现象,应对售奶难。事实证明,四大乳企并非日进斗金,富得流油,而恰恰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拼命“喊嗓子”,看谁的“吼劲大”,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主持人:据了解,因为高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才会“烧钱”宣传,对此怎么看?
堂吉伟德(四川 职员):由于彼此之间没有差异性,同质化经营模式导致了恶性和无序竞争。于是借助于广告轰炸的极致化,来解决市场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时下,乳企的生存方式跟此如出一辙,广告式生存的诱因,源于同质化的行业状况。当所有的乳企生产的产品大多相似,连所谓的新概念都相差无几,那么依靠广告攀比来提振销量,则成为国内乳业恶性循环的必然。
主持人:当下,国内乳企的处境的确比较艰难,内有消费者信任不足的问题,外有国际市场奶制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市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烧”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绝非妙招,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将有限的利润榨干。那么,乳企应如何摆脱广告依赖,通过品质提升去赢得市场信任?
木须虫(湖北 公务员):乳企摆脱广告依赖,既有待于乳企减少对规模与销量短期功利的焦虑,走差异化、精细化的竞争道路,从技术、管理与营销上转型升级,也有待于行业内部竞争秩序的重构与规范,如通过行业协会制订广告费用控制等规范竞争的规则,把更多资源投放到技术研发与品质提升上,推动乳企间市场产品的差别定位,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进而真正实现品质提升,获得市场认可。